从“网络节日”的火爆看节日审美新风尚
发布时间:2020-12-19 08:55
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11.11""5.20""3.7"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或者普通的日期,而是有着丰富审美文化内涵的"网络节日"。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节目"依托传播速度快、覆盖面极广的网络,在众多网民的支持下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节日体系中的新生力量。与传统节日相比,"网络节目"突出了节日消费的话语权控制,具有自下而上的分众狂欢性质,带有明显的褪神圣化的泛娱乐化色彩,是典型的网络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的新潮节日。"网络节目"的特点也彰显了我国对于节日审美的新风尚,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反思。
【文章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06期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节日消费的话语权控制
二、自下而上的分众狂欢
三、褪神圣的泛娱乐化色彩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仪式观视角的网络节日营销探析[J]. 徐迟玉. 今传媒. 2015(12)
[2]分众时代消费者行为的变迁[J]. 张巨才. 学术交流. 2006(12)
[3]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J]. 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本文编号:2925620
【文章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06期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节日消费的话语权控制
二、自下而上的分众狂欢
三、褪神圣的泛娱乐化色彩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仪式观视角的网络节日营销探析[J]. 徐迟玉. 今传媒. 2015(12)
[2]分众时代消费者行为的变迁[J]. 张巨才. 学术交流. 2006(12)
[3]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J]. 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本文编号:2925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925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