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审美范畴的“妙”及其性别人类学释义
发布时间:2020-12-19 10:24
范畴问题,无论研究古代中国美学,还是构建当代中国美学,都绕不开。"妙"是中华美学史上的基元性范畴,其作为审美范畴早已超越单向度女性美评价术语的范围,获得了远比评价女性体态之美的"妍""姣""嫣""婷""婧""娑"等词语更为广阔的使用空间,也比后者更多地拥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普适性质;与"妙"这一范畴关联密切的是体现生命意识的基元性范畴"道"——既是中华美学和艺术标举的最高境界,也是老子哲学的核心。先秦老子的道论,从形而下的生殖语义看,是"以经验为基础"(女性生殖之事象);从形而上的哲学语义看,是从经验层面"升华为一般"(产生万物之本体)。正是这种基于感性又超越感性的双重变奏,成就了作为审美本体范畴的"道"和作为审美评价术语的"妙"。从性别研究角度看,无论在字形构置还是表层语义乃至深层内涵上,"妙"跟中华本土渊源流长的崇尚雌柔的民族文化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一点从与之相近的"好"和"美"等范畴亦能见之,故其成为华夏美学体系中的重要范畴绝非偶然。
【文章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
二
三
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类学·性别研究·文化批评[J]. 李祥林.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7(04)
[2]“阴阳”词序的文化辨析[J]. 李祥林. 民族艺术. 2002(02)
[3]写形·传神·体道──中国古典美学形神论述要[J]. 李祥林. 学术论坛. 1997(02)
[4]“道”的哲学抽象历程[J]. 孙希国. 文史哲. 1992(06)
[5]中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亲属称谓[J]. 徐中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01)
[6]释羌、笱、敬、美[J]. 于省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63(01)
本文编号:2925740
【文章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
二
三
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类学·性别研究·文化批评[J]. 李祥林.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7(04)
[2]“阴阳”词序的文化辨析[J]. 李祥林. 民族艺术. 2002(02)
[3]写形·传神·体道──中国古典美学形神论述要[J]. 李祥林. 学术论坛. 1997(02)
[4]“道”的哲学抽象历程[J]. 孙希国. 文史哲. 1992(06)
[5]中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亲属称谓[J]. 徐中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01)
[6]释羌、笱、敬、美[J]. 于省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63(01)
本文编号:2925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925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