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审美观念的流变
发布时间:2017-04-12 17:11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审美观念的流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审美观念反映一个时期主流的审美取向,每一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审美观念展示了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同时也反映出这个时期主流文化的审美旨趣。 新中国成立以来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一元化的唯政治论的审美观念一直是整个社会生活的主旋律,这种情况直到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才得到转变。改革开放之后至今可以作为新时期的时间概念,在这个时期,政治高压的解冻使得审美观念逐渐摆脱一元论的控制而趋向于多元化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不断完善,西方文化、港台文化、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各种文化互融共通的繁荣景象。审美观念在我国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流变,不仅是一元化到多元化的转变,还包括了审美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从文本化到视觉化的转变。审美与经济产生了联系,审美的无功利性与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并不矛盾,审美经济的悄然兴起促使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形成,审美文化产业与体验经济都是审美与经济的结合。 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带动了民众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社会逐渐在大中型城市形成并且向其他地区扩散,消费文化也逐渐成为主导文化。消费社会的形成与大众传媒的影响密不可分,审美观念也在大众媒体尤其是新兴的自媒体的导向之下有了新的特征,图像化审美与身体审美就是其中的显著特征。图像化审美与身体审美拉动了经济产业的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链逐渐形成。审美的图像化特征与身体审美都是发生在电子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之下,电子设备与电子工具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这导致新兴媒体的转型同时也影响了审美观念的流变。科技的进步使图像化的审美与身体的审美越来越成为人们主要的审美范式,与此同时,科技的进步与消费时代的来临也引发了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危机,消费社会意味着人的某种解放,,于是享受、消遣、娱乐成为市民生活的特点,人们不断地通过消费满足自身欲望。 市民生活的娱乐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然而娱乐的过度必然会形成审美的危机,娱乐的过度化体现在娱乐的媚俗化和同质化等方面,这些都会对审美产生负面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带来的还有网络时代的形成,网络时代与消费社会的契合一方面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读写危机、版权危机。这些危机对个人个性化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原创能力来说都是制约。 对新时期的审美观念的研究,有助于考察新时期三十多年来审美领域的变迁和审美文化的发展。美学的发展同时也能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审美观念 新时期 流变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3-0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2
- 一、 市场经济视域下的审美流变12-18
- (一) 市场经济的原则对审美的解构12-14
- 1. 审美的无功利性与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对立13
- 2.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13-14
- (二) 审美的经济效应14-18
- 1. 审美文化产业的兴起14-15
- 2. 体验经济的发展15-18
- 二、 新时期审美文化的转型18-24
- (一) 审美从一元化到多元化的转变18-20
- 1. 传统文化对新时期审美文化的影响19
- 2. 西方文化对新时期审美文化的影响19-20
- (二) 审美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20-21
- 1. 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转型20-21
- 2. 审美大众化的特点21
- (三) 审美从文本化到视觉化的转变21-24
- 1. 传统的审美文本化22
- 2. 新时期的审美视觉化22-24
- 三、 消费主义化的审美观念24-34
- (一) 大众传媒对审美观念的影响25-27
- 1. 网络时代的审美观念25-26
- 2. 自媒体的审美文化现状26-27
- (二) 消费主义视域下审美的图像化27-30
- 1. 审美图像化的成因28-29
- 2. 审美图像化的特征29-30
- (三) 消费主义语境下的身体30-34
- 1. 身体与消费31-32
- 2. 身体的美学意义32-34
- 四、 新时期审美的危机34-40
- (一) 过度娱乐化34-37
- 1. 娱乐的媚俗化34-36
- 2. 娱乐的同质化36-37
- (二) 网络时代的审美危机37-40
- 1. 读写危机37-38
- 2. 版权危机38-40
- 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4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5-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梅;;日常生活“商品符号化”还是“审美化”——一种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义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伏飞雄;;中国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与符号表征再探[J];当代文坛;2009年05期
3 陆涛;陶水平;;走出误区与诗意栖居——当代审美文化的美学问题及其克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4 吴珍;;大众文化消费的审美反思[J];黑河学刊;2009年02期
5 丁和根;后现代与大众传媒的话语霸权[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6 肖建华;论审美文化与大众文化[J];江汉论坛;2002年01期
7 周建萍;;大学审美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互影响[J];江苏高教;2006年04期
8 王宁;滕梁莹;;审美发生问题研究概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张奎志;;审“非美”:当代审美诉求的下移[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10 张荣翼;;图像时代的美学管窥[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审美观念的流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01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