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朗美学研究的历程及其建构的意象美学体系
发布时间:2021-03-05 03:47
叶朗先生是推动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重要美学家。叶朗的治学之路分为以下阶段:20世纪60年代,整理中西方美学史资料;20世纪70至90年代末,从中国小说美学个案研究转向中国美学史爬梳再开启现代美学体系的初步建构;21世纪至今,完成"美在意象"的现代美学体系建构。以《美学原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叶朗建构了以意象为本体、以感兴为意象的生成方式、以人生境界为审美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旨归的美学体系。叶朗的意象美学重视古典美学资源、借鉴西方美学方法论,推动了中国美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同时,也存在着未完成美学本体论的完整阐释、学术逻辑性欠弱、部分内容陷入客体美学理论窠臼、范畴界定不严格等局限。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0,(02)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叶朗的治学之路
二、叶朗美学思想的体系化建构
(一)意象:美学体系的本体性根基
(二)感兴:意象的生成方式
(三)人生境界:审美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三、叶朗美学体系的意义与局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在意象》逻辑缺陷分析及思考——与叶朗教授商榷[J]. 单国华.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2]跨进21世纪的门槛——访叶朗教授[J]. 徐碧辉. 哲学动态. 2002(10)
[3]意境是对意象概念的超越和扬弃——与叶朗先生商榷[J]. 洪孟良. 学术界. 2001(04)
本文编号:3064521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0,(02)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叶朗的治学之路
二、叶朗美学思想的体系化建构
(一)意象:美学体系的本体性根基
(二)感兴:意象的生成方式
(三)人生境界:审美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三、叶朗美学体系的意义与局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在意象》逻辑缺陷分析及思考——与叶朗教授商榷[J]. 单国华.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2]跨进21世纪的门槛——访叶朗教授[J]. 徐碧辉. 哲学动态. 2002(10)
[3]意境是对意象概念的超越和扬弃——与叶朗先生商榷[J]. 洪孟良. 学术界. 2001(04)
本文编号:3064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064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