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消费文化和现代审美

发布时间:2017-04-14 21:09

  本文关键词:消费文化和现代审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消费文化这一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兴起的文化现象,如今以一种文化话语权的力量,影响现代人的生活。研究消费主义和消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也就是研究现代社会生存环境中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问题。面对客观的经济事实发生的变化,从美学角度更关注的是人们的审美和思想在这样的时代中的状态,因此探讨中国的消费文化问题,探讨人们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如何审美化的生存和如何实践审美生活化的消费文化,无论是对美学学科的建设还是中国现代性文化进程的认识都大有裨益。围绕中国现代性社会状况和消费文化在中国的表现情况,学术和知识领域应当对社会文化变迁做出理论上的回应,美学学科更应当对消费主义文化对人的审美生活的重新建构给予充分重视。消费文化议题之所以引发人们的重视是因为社会的重心由生产转向消费的同时,颠覆了既有社会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审美观。它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时代精神的变化。消费不仅能够承载生存需求,更特殊的是在现代社会中交叉了文化领域,带着审美的特性,构筑一种别样的审美生活。消费、审美、人的自我价值实现,这三方面在现代社会构成互相影响的三角关系。本文立足于此,讨论消费文化和人的审美生活之间的联系,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影响以及它对现代审美生活的重建问题。探寻现代审美视野下的消费主义文化及其在中国的影响和启示。对现代审美视野、消费主义文化,以及中国的消费主义文化表现和价值探寻将重点表述。理论参照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理论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做出分析界定,并参考后现代理论在美学观点上对传统审美定义的开拓,来共同分析消费主义文化在审美层面上的特点,并分析这样的审美视野和消费文化在中国现代社会文化中形成怎样的影响,以及我们应当如何思考建立中国特色的消费文化。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消费社会以及消费文化的概况;第二部分论述消费文化与时代审美精神的改变,其中分别论述现代社会的审美精神以及后现代主义思维与消费主义文化之间的关联;第三部分论述消费文化对现代审美生活的重建问题,描述现代社会审美图景以及消费文化对审美的日常生活化的影响;最后一部分论述中国的消费文化和审美新变,对中国消费文化提出一些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消费文化 现代审美 中国消费文化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8
  • 引言8-10
  • 一 消费社会、消费主义及消费主义文化10-21
  • (一) 消费社会10-14
  • 1 消费10-12
  • 2 对消费社会的研究12-14
  • (二) 消费主义14-16
  • (三) 消费主义文化16-19
  • (四) 消费文化的西方社会土壤19-21
  • 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消费文化19
  • 2. 消费主义在西方社会承载的美学价值19-21
  • 二、消费主义文化与时代审美精神的改变21-30
  • (一) 现代社会的审美精神21-27
  • 1. 审美精神的定位21-22
  • 2. 审美精神的功用22-24
  • 3. 现代审美精神与审美需求24-27
  • (二) 后现代主义思维与消费文化27-30
  • 三 消费文化对现代审美生活的重建30-35
  • (一) 视觉文化31-33
  • (二) 媒介文化与风格化的生活方式33-35
  • 四 中国的消费文化和审美新变35-41
  • (一) 中国审美的世俗化传统36-37
  • (二) 中国消费文化特点及表征37-41
  • 结语41-43
  • 注释43-45
  • 参考文献45-46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46-47
  • 后记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宁;文学语言的现代审美追求[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2 李保平;;新世纪辽宁诗歌的现代审美突围[J];艺术广角;2004年04期

3 葛晓弘;;艺术审美学的绘画教学思考[J];美术大观;2006年03期

4 戚丽娜;;民族风格与现代审美的融合[J];文化学刊;2007年05期

5 李們;;民间图形的现代审美与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7年25期

6 周春霞;后现代感性审美的多维价值解读[J];龙岩师专学报;2004年05期

7 黄轶;;出入古典与现代审美间的浪漫绝句——苏曼殊诗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8 李海燕;额瑜婷;;仪式舞蹈的原始传达与现代审美的矛盾[J];北方音乐;2011年10期

9 翁蓓俊;;浅谈汉族秧歌舞蹈与现代审美意识[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年04期

10 马丽玲;电视文化的兴盛与现代审美观念[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們;;民间图形的现代审美与创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吴新斌;;传统神韵与现代审美的有机融合 黄永xは肪缥杳郎杓破牢鯷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赵辉;李倩;;颌面部骨折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护理对策及康复训练[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范丽燕;;浅谈菊花展台设计[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2002—2006)[C];2002年

5 李庆本;;王国维与古典美学的现代转型[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6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树忠;;从演绎故事到塑造人物[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8 汤吉夫;;老故事 新阐释——评《猛虎》[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宏;追求中国山水画的现代审美理想[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吴巍;传统包装的现代审美[N];美术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吴杰文 实习生 何敏莹;融合文化方是发展必由之路[N];潮州日报;2009年

4 马鸿增;原始生命形态的现代审美表现[N];美术报;2005年

5 钱述尧;风靡东南亚的蓝印花布[N];中国纺织报;2005年

6 康文静;荣威名至实归 上汽坚定研发之路[N];国际商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居田;巧手绘出“宝鸡神”[N];宝鸡日报;2006年

8 韩墨;丰富跌宕的心灵之旅[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季国平;《程婴救孤》为何叫好又叫座[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顾晓晖;六大景观五一免费迎客[N];南通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雪琳;消费文化和现代审美[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傅兟;中国传统竹文化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蒋朔;现代北方汉族貌美女性面部器官及轮廓和谐比例相关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4 周春霞;后现代审美文化观:僭越、困境与新走向[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梅;碰撞、交融与反思[D];西北大学;2008年

6 曲丽娟;美育与现代审美人格重塑[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伟;《印象·刘三姐》的审美历史逻辑与文化语境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8 刘健健;海安扎染艺术再生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褚兴彪;醴陵釉下五彩装饰性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8年

10 刘红;艾得莱丝绸及其染色工艺的改进和产品的开发[D];新疆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消费文化和现代审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06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5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