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人士导视系统设计的应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9 01:48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衡量一座城市发展进程的标准,就是这座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个人进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最先接触到的公共基础设施便是导视系统,即大众定义的“指路牌”。对于大多数自诩拥有完善的公共环境导视觉系统的城市而言,至今仍存在许多不平衡的现象,即导视系统的功能无法兼顾到生活在城市空间所有人,例如视觉障碍群体,肢体障碍群体,智能障碍群体等。在城市导视系统的设计中往往会忽视这类群体的需求,导致其在参加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对其身心带来影响,同时阻碍城市文明的发展。因此,本文在城市导视系统设计中引入无障碍设计的理念,构建城市无障碍导视系统设计的规划理想,将有障碍人群在城市中自由便利的出行变为可能。本文首先以无障碍导视系统设计的产生与问题作为切入点,根据残障人士的接收力与判断力,以专业的角度研究哪些因素影响了信息无障碍的传播,主要探究对象为残障人士,以他们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为根基,研讨图形、色彩、分布层次对其的影响。制定一套与“残障人士”的导向相符的理论,帮助残障人士无障碍设计应用的发展。并在今后的探究中逐渐使其他弱势群体也从中受益。为构建文明社会,创造无障碍公共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在需求层次当中,层次越低就越说明其应当被优先需要,并且是最紧迫的需要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更重要的问题是公交车与路面有一段距离,需要攀登一两个台阶才能进入车厢椅的残障人士无法进入到车厢内部。盲道的铺设也同样是问题,国内大多数道路都设有盲道,但盲道被占用的现皆是,无法实现引导视觉障碍者寻找道路的需求。一些导向标识为了追求美观计的极其袖珍,颜色相对接近,对于视力健全的人来说可能并不妨碍,但对于轻障碍者来说,很难通过这类导视来寻找路径。另一种问题是机械性的建设无障比如沈阳地铁,无障碍电梯在地铁站的东侧,而无障碍卫生间在地铁站的西侧应的车厢不设有残疾人专位。也就是说一个腿脚不方便的人,从无障碍电梯下横跨整个候车站才能到卫生间。如果选择去有轮椅专设车厢需要往反方向继续寻车厢 (图 2、图 3、图 4)。
循环型建筑空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议博物馆室内导示识别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思路拓展[J]. 赵雪琪.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03)
[2]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空间信息传达设计[J]. 赵鹏飞. 包装工程. 2013(20)
[3]不同材质冷暖程度的多感官评价研究[J]. 朱丽萍,李永锋. 包装工程. 2013(10)
[4]基于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产品设计研究[J]. 舒余安,熊兴福,黄婉春. 包装工程. 2013(06)
[5]德国公共设施设计理念探讨[J]. 吴昊.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0(02)
[6]浅谈无障碍色彩设计[J]. 张旭芳.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0(02)
[7]视觉信息无障碍设计[J]. 张茫茫. 装饰. 2007(09)
[8]回归造物的原点——评说通用设计的理念、目标与实践[J]. 陈晓蕙. 新美术. 2004(02)
硕士论文
[1]浅谈公共环境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D]. 董华.天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26676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在需求层次当中,层次越低就越说明其应当被优先需要,并且是最紧迫的需要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更重要的问题是公交车与路面有一段距离,需要攀登一两个台阶才能进入车厢椅的残障人士无法进入到车厢内部。盲道的铺设也同样是问题,国内大多数道路都设有盲道,但盲道被占用的现皆是,无法实现引导视觉障碍者寻找道路的需求。一些导向标识为了追求美观计的极其袖珍,颜色相对接近,对于视力健全的人来说可能并不妨碍,但对于轻障碍者来说,很难通过这类导视来寻找路径。另一种问题是机械性的建设无障比如沈阳地铁,无障碍电梯在地铁站的东侧,而无障碍卫生间在地铁站的西侧应的车厢不设有残疾人专位。也就是说一个腿脚不方便的人,从无障碍电梯下横跨整个候车站才能到卫生间。如果选择去有轮椅专设车厢需要往反方向继续寻车厢 (图 2、图 3、图 4)。
循环型建筑空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议博物馆室内导示识别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思路拓展[J]. 赵雪琪.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03)
[2]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空间信息传达设计[J]. 赵鹏飞. 包装工程. 2013(20)
[3]不同材质冷暖程度的多感官评价研究[J]. 朱丽萍,李永锋. 包装工程. 2013(10)
[4]基于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产品设计研究[J]. 舒余安,熊兴福,黄婉春. 包装工程. 2013(06)
[5]德国公共设施设计理念探讨[J]. 吴昊.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0(02)
[6]浅谈无障碍色彩设计[J]. 张旭芳.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0(02)
[7]视觉信息无障碍设计[J]. 张茫茫. 装饰. 2007(09)
[8]回归造物的原点——评说通用设计的理念、目标与实践[J]. 陈晓蕙. 新美术. 2004(02)
硕士论文
[1]浅谈公共环境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D]. 董华.天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26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26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