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试论审美意识的异化经验问题

发布时间:2017-04-18 07:21

  本文关键词:试论审美意识的异化经验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以加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为主要的理论支持,结合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对“审美意识的异化经验”问题展开讨论。以一个小说文本的直观把握作为问题的切入点,以求在经验认识的基础上进入理论的探讨。 讨论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审美意识的批判。主要阐释“审美意识”的概念内涵:“审美意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审美态度,而是特指这样一种审美倾向——强调审美个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绝对权力,追求从艺术作品的形式上来进行审美把握,而忽视作品的意义内涵。这样一种美学倾向奠基于康德,并且通过席勒审美王国所倡导的审美意识抽象的活动——“审美区分”、理查德·哈曼的“审美感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强化。在这个近代美学主观化和形式化的进程中,艺术本身的真理要求被彻底忽视了。而只要我们在审美活动中不再有对真理性(真实性)的追求,那么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审美判断的异化经验中。 对审美意识的批判是为了寻求克服“审美意识”异化的可能性。所以讨论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如何克服审美意识所造成的异化经验。主要分析了解释学美学所倡导的理性:明确自身有限性的理性,力求克服近代主客二元对立的知识模式,强调与人的存在和现实境遇紧密关联性的理性;探讨了解释学美学的艺术真理观:审美经验中的真理有别于科学方法论意义上的真理,具有直接性和事件性,既无法用概念来加以客观化,也不是现成的任何观念。艺术经验中所存在的真理只在不断进行的审美理解的过程中存在;由此我们需要摒弃审美意识的主观化和抽象化,从审美意识走向解释学美学的审美理解:审美理解剔除了审美意识中的主体意识,它是艺术作品的自我实现,也是审美个体自我理解的过程。结合“游戏”、“视阈融合”、“同时性”等解释学概念,表明审美理解就其本性而言是超主观的事件,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理解自身,艺术在理解中实现自身。
【关键词】:审美意识 异化 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3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引言10-11
  • 第一章 “审美意识的异化经验”问题的提出11-24
  • 一 一个文本引起的思考11-12
  • 二 审美意识的异化经验12-14
  • 三 审美意识异化的表征14-22
  • 小结22-24
  • 第二章 对审美意识异化的批判24-35
  • 一 “科学主义的霸权”与审美意识的异化24-26
  • 二 何为审美意识26-29
  • 三 审美意识抽象的活动——审美区分29-31
  • 四 审美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审美感知31-32
  • 小结32-35
  • 第三章 克服审美意识的异化35-51
  • 一 解释学美学提倡的理性36-39
  • 二 解释学美学的艺术真理观39-42
  • 三 克服异化的一种尝试:解释学的审美理解42-48
  • 小结48-51
  • 结语51-53
  • 附录53-61
  • 参考文献61-63
  • 后记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R.E.帕尔默;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张弘;;面对“审美化”的当代美学文艺学[J];东方丛刊;2006年01期

3 杨晓莲;艺术·否定·社会——论阿多尔诺的美学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周小仪;;消费文化与生存美学——试论美感作为资本世界的剩余快感[J];国外文学;2006年02期

5 鲁枢元;评所谓“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审美日常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析疑[J];文艺争鸣;2004年03期

6 李荣;;理性的重建与人性的复归——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旨趣辨略[J];学习与探索;2006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试论审美意识的异化经验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4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9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