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学的生态存在论转向及其深度审美诉求
本文关键词:论美学的生态存在论转向及其深度审美诉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下,同现代化造成的生态危机以及深层生态学的发展密切相关。论文第一部分着重从哲学史上探究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来源,从伦理关怀的深广度上阐发生态整体的新世界观;从美学变革和现实角度论证生态美学研究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第二部分从科际整合的宏观背景、深层生态学的深层追问等方面探讨生态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三部分则论述“人诗意地栖居”所要求的生态生活方式、生态批评等问题,并从制度生态和人性生态两方面提出和阐发生态美学的深度审美诉求。 综上所述,生态美学作为建设的后现代性思潮之一,以主体间性和生态整体观突破传统的以主客二分为基础的人类中心主义哲学思维,表现出哲学的深度;主张人与自然的同源性,从而要求我们应该坚持生态平等、伦理平等的原则,超越传统的人际伦理学,奉行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表现出伦理关怀的深度;强调“问题的深度”,其中最根本性的一条原则是自我实现,即人的潜能的充分展现,使人到达真正的人的境界,“深层生态学”就是一种深层追问的生态学,表现出问题的深度;克服日常审美的泛化、过度化、庸俗化、片面化、浅薄化、粗鄙化,重构深度美学,即制度生态和人性生态,表现出审美的深度,是美学的生态学转向的必然和对存在的深度审美诉求。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整体观 生态美学 生态美 诗意栖居 深度审美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3
【目录】:
- 引言5
- (一) 哲学/美学的生态学转向5-20
- 1、哲学的深度:人类中心主义的末路7-11
- 2、伦理关怀的深度:生态整体主义的出场11-16
- 3、美学追求存在:跨世纪的美学接力16-20
- (二) 作为当今显学的生态美学20-34
- 1、生态美学:科际整合的宁馨儿20-22
- 2、问题的深度:深层生态学的深层追问22-26
- 3、生态美学研究的原则、方法与特点26-28
- 4、生态美28-33
- 5、学术研究的资源意识33-34
- (三) 人,,诗意地栖居34-50
- 1、生态文明和生活方式36-38
- 2、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38-41
- 3、生态美学的深度审美诉求41-50
- (四) 结语:当人成为艺术品50-54
- 参考文献54-57
- 参考书目57-60
- 部分成果60-61
- 后记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之坤;何雪;;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维度[J];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03期
2 谢大康;;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对21世纪生活文化设计的解读[J];艺术·生活;2001年04期
3 张彭松;;人类中心主义的现代性心态及其哲学反思[J];理论导刊;2011年09期
4 罗首元;;真实的历史,历史的真实——对《愤怒的葡萄》之多角度解读[J];名作欣赏;2011年26期
5 杜伟华;张静;;《地球公民》:唤起人类的生态良知[J];电影文学;2011年16期
6 刘海龙;;生态伦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纪荣起;;论以人为本[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S1期
8 姜鸿玉;;人类的快乐勿羼入动物的痛苦——绿色解读《鹿跳泉》(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9 周善和;;技术信仰的表征与降格技术信仰的路径考究——从社会文化学视角探究现代技术[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7期
10 王莹莹;;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野性的呼唤》[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毅;;自然界的道德主体身份探析——实现人类中心主义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学广;;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志捷;;儒家生态伦理的特色与合理性[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4 王睦冲;;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以人类中心主义为视角[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光禄;;试析循环经济的伦理基础[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王云岭;;对虐猫事件的生命伦理学思考——兼论动物权利[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彭学农;;人类中心主义视野中的红绿融合——对佩珀和多布森观点的比较和评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徐春;;以人为本与生态文明建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9 张学广;;后现代宗教:走向人类与自然的和解[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瑞萍;;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伦理观[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廷国;人与自然的和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高峻;“以人为本”决不是绝对人类中心主义[N];中国环境报;2004年
3 宋鹂;与狼对视[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崔建霞;当代中国环境伦理学的研究[N];学习时报;2008年
5 周先旺;从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生态文明[N];学习时报;2007年
6 曹明德;从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到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转变[N];光明日报;2001年
7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 周先旺;从人类中心走向生态文明[N];湖北日报;2008年
8 西安市行政学院副教授 王野林;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思维的转变[N];各界导报;2008年
9 宋思源;生态危机PK人类中心主义[N];中国现代企业报;2010年
10 仲伟志;金光风波与生态政治[N];经济观察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庭马;生态危机根源论[D];苏州大学;2011年
2 李小红;佩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3 文雅;流变、分野与实质——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环境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4 赵闯;绿色政治的诉求与构设: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性世界[D];吉林大学;2007年
5 曹锦秋;法律价值的“绿色”转向[D];吉林大学;2008年
6 侯怀霞;私法上的环境权及其救济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孟伟;人类中心主义视野中的环境刑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刘会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哲学解读[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关雁春;生态主义的“红色”批判[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军;论美学的生态存在论转向及其深度审美诉求[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论环境法产生及发展的文明与文化背景[D];武汉大学;2005年
3 武威利;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D];吉林大学;2007年
4 吴e
本文编号:317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