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朱光潜前期的美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7-04-20 01:00

  本文关键词:论朱光潜前期的美育思想及现实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美育问题是朱光潜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实践落脚点,在他前期的美学体系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朱光潜前期的美育理论是以情感为基础,与理性、道德密切相联的美育理论;是偏重从心理学视角进行实证分析的相对新颖科学的美育理论。在朱光潜前期的美学体系中,,美育是一种审美素质教育,与德育、智育相互独立且同等重要,最终指向人格的完善发展。 在当今以人为本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语境中,朱光潜前期的美育思想具有广阔的阐释空间。他前期著作中针对人的某些精神困惑和病态心理的分析,以及由此对教育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对于指导当代理想人格的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他的“人生艺术化”指向,对于调节当代人的人文心态也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朱光潜 美育思想 人格精神 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论8-11
  • 本论11-53
  • 一 朱光潜前期美育思想的形成11-22
  • (一) 美学研究目标的确立11-14
  • 1、改造国民劣根性的忧愤情坏12-13
  • 2、审美与人生密不可分的美学信仰13-14
  • (二)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14-16
  • (三) 对西学的吸收、批评与超越16-18
  • (四) 中西美育思想的互释、融会与发挥18-22
  • 二、朱光潜前期美育思想的特征及精神内核22-41
  • (一) 与德育紧密相联而不失独立22-27
  • 1、对西方形式派美学的否定22-24
  • 2、对极端功利态度的批评24-27
  • (二) 以情感为重而不忽略理性27-30
  • 1、强调感性生命的基础地位27-28
  • 2、倡导发展“融情”的理性28-30
  • (三) 自下而上的美育理论构成30-36
  • 1、对西方现代心理学成果的成功运用30-34
  • 2、自下而上的实证分析34-36
  • (四) 促进人格发展完善的美育指向36-41
  • 三、朱光潜前期美育思想的现实意义41-53
  • (一) 张扬完满自由的人格理想41-48
  • 1、应试教育下重智轻情的人42-44
  • 2、沉沦于感官享受的人44-45
  • 3、物欲、权欲极度膨胀的人45-48
  • (二) “人生艺术化”的启迪48-53
  • 余论53-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宛小平;;朱光潜中西美学比较视野中的孟子[J];美与时代(下);2011年06期

2 段然;;《论语·侍坐》篇中孔子的美育思想[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3 刘杰;;体验意韵美——读《西方美学史》有感[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4 宛小平;;朱光潜批评王国维诗境说的省思[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5 王攸欣;;朱光潜之乐山交游及其学术转向[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7期

6 纪焕蓉;;从心所欲,不逾矩——朱光潜的“翻译艺术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7 孙琳琳;;莱辛诗画异质说与中国诗歌[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张松建;;《文学杂志》与中国现代诗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8期

9 赵黎明;;格调诗学传统与朱光潜现代“声律批评”观的建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夏中义;;青年马克思与中国第一次“美学热”——以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为人物表[J];文学评论;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攸欣;;朱光潜在成都[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曾繁仁;;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宛小平;;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张健;;征服与遁逃——朱光潜喜剧美学思想初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钟名诚;;朱光潜比较研究的原则[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7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宛小平;;美学史的写作——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是非谈[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夏洁;;朱光潜编辑美学思想论[A];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朱光潜;;朱光潜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式上的发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潘欣信;美学何处寻?[N];美术报;2010年

2 张贵君;朱光潜文学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N];文艺报;2011年

3 陈运旗;朱光潜在乐山[N];乐山日报;2009年

4 聂振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蔡元培:以美育代替宗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宛小平 安徽大学哲学系;朱光潜:建立从认识到实践的开放美学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丁杨;“亲历大家系列”带读者走近巴金冰心朱光潜[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王兆鹏;《礼乐教化——先秦美育思想研究》发掘古代优秀美育思想[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王攸欣;怎样作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王攸欣;良知与逻辑:学术批评之底线[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肖鹰;学者的命运:坦诚面对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2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3 何方昱;“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时代》月刊(1941—1948)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季剑青;大学视野中的新文学[D];北京大学;2007年

5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6 余锐;论黑格尔的象征型艺术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青;中国现代印象批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9 王丽;中国近现代美学课程发生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研究(1942-1949)[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杰;朱光潜的生命美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维娜;论朱光潜前期的美育思想及现实意义[D];内蒙古大学;2007年

3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佳惠;朱光潜写作理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滨;朱光潜早期文艺批评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7 周芬芬;[D];北京大学;2005年

8 陈恒;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9 南华;朱光潜悲剧美学思想与尼采[D];西北大学;2003年

10 杜安;王国维、朱光潜悲剧理论之审辨[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论朱光潜前期的美育思想及现实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7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b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