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跨文化研究视野中的中国“生生”美学

发布时间:2021-06-17 21:05
  本文从跨文化对话的视角,在文化类型说的基础上,分析欧陆现象学之生态美学、英美分析哲学之环境美学之得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生生"美学,作为当代生态美学之一翼。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环境美学逐步介绍到中国,影响深远。在当代生态美学发展中,"生态"与"环境"之争持续多年,中西美学由此得到对话与交流,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之"原生性"特点也由此得以突显。由此深化了产生于《周易》的"生生美学"之"生命的创生"的丰富内涵。本文阐释了"生生美学"所特具的"天人合一""阴阳相生""太极图式"与"线性艺术"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其特有的道德理性与知白守黑的逻辑特性。"生生美学"特别体现在各种中国传统艺术之中,表现于意境、筋血骨肉、琴德、气韵生动、虚拟表演、因借与吉祥安康等传统艺术范畴之中。 

【文章来源】:东岳论丛. 2020,41(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第一,“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生生”美学之文化背景。
    第二,阴阳相生的古典生命美学——“生生美学”之基本内涵。
    第三,“太极图式”的文化模式——“生生”美学之思维模式。
    第四,线型的艺术特征——“生生”美学之艺术特性。

    第一,诗歌之“意境”。
    第二,书法之“筋血骨肉”。
    第三,绘画之“气韵生动”。
    第四,戏曲之“虚拟表演”。
    第五,园林之“因借”。
    第六,古琴之“琴德”。
    第七,年画之“吉祥安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生态”与“环境”之辩——对于生态美学建设的一种回顾[J]. 曾繁仁.  求是学刊. 2015(01)
[2]生态美学的东方色彩及其与西方环境美学的区别[J]. 曾繁仁.  河北学刊. 2012(06)
[3]论族群的原生性文化[J]. 傅安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4]论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J]. 曾繁仁.  探索与争鸣. 2008(09)



本文编号:3235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235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b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