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纯粹与超越:论布尔迪厄美学理论与“审美社会化”现象

发布时间:2021-09-04 21:07
  审美趣味是西方美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同时也是文化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切入点。由于布尔迪厄的美学理论基于对康德美学的批判,因此我们需要在了解康德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布尔迪厄。作为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审美趣味的美学家,康德提出了无利害、无概念的审美判断标准,其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康德的纯粹美学也备受后世争议,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审美社会化”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也使康德之后的托尔斯泰、车尔尼雪夫斯基、伊格尔顿等人站在审美的阶级性角度重新审视了康德的美学理论。当代对康德美学的一个重要挑战来自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他认为康德的纯粹美学忽视了审美趣味背后的社会区隔,其倡导的审美趣味是拥有大量文化资本的集团的特权。由此,布尔迪厄将纯粹静观的审美趣味拉下神坛,审美判断标准不再是形而上的先验概念,而成为了文化资本的标志和社会区分的象征。布尔迪厄之后,许多当代社会学家在其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理论进行了批判和修正,其中最主要的批判来自彼得森提出的“文化杂食”理论。本文在对“文化杂食”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虽然布尔迪厄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理论遭遇彼得森等人基于实证研究的...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2 纯粹的静观:康德美学及其批判
    2.1 纯粹美学的审美判断
    2.2 康德美学的早期批判与反思
3 布尔迪厄与“审美社会化”现象
    3.1 文化区隔:一种反康德的美学
    3.2 艺术的法则:艺术品与艺术场
4 “杂食”与“纯食”:对布尔迪厄的批评
    4.1 21世纪的文化杂食者
    4.2 “文化杂食”现象的产生原因
    4.3 “文化杂食”理论的意义及批判
5 深思与回望:布尔迪厄理论的当代价值
    5.1 布尔迪厄论“文化杂食”
    5.2 “文化杂食”与“审美社会化”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筒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雅品味还是杂食?——特大城市居民文化区分实证研究[J]. 朱迪.  山东社会科学. 2017(10)
[2]消费分层:启动经济的一个重要视点[J]. 李培林,张翼.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1)



本文编号:3384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384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a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