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舍尔“迷宫”与“非典型”美学
发布时间:2021-09-23 01:39
埃舍尔(M. C. Escher)是20世纪别具一格的艺术家,人们甚至无法将他归入任何艺术流派。他的许多作品极具创意,既可证明许多传统的美学命题,亦可生发出一些"非典型"美学问题。将埃舍尔作为一个思想实验的对象,细读他的代表作,可以深入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去探索其艺术所特有的魅力来自何处。
【文章来源】:美育学刊. 2020,11(04)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埃舍尔《相对性》(1953)
埃舍尔《昼与夜》(1938)
当我们仔细观看这幅画时,我们的所见与所知产生了尖锐的认知冲突。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绘画最大的发明大约可以说是透视,按照艺术史家潘诺夫斯基的考证,透视的拉丁文意思就是“透过……去看”,文艺复兴时期的理论家发明了一种比喻来加以说明,即透视就好比我们的目光透过一扇“窗户”去看外部世界。(1)透过一扇“窗户”看,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是从一个固定的视角去理解世界的,因此眼前的物体井然有序,远小近大,远的模糊近的清晰,等等。一幅画就是设定一个固定的窗户,让观者去看世界。令人惊异的是埃舍尔在《相对性》中,设定了三个全然不同的“窗户”,而且要求我们作为观者,和他一样不断地变换视角来凝视画面中的不同空间,由此激发了我们对空间可能性及其观看视角更多的联想和探问。如果我们进一步比较埃舍尔的另一幅画《另一世界》(图2),可以清晰地看到透视所具有的“窗户”效果。这幅作品也是三个不同的世界组合而成的,一共有6个窗口看到外景,两两成对地组成了三个不同景观。仔细辨析三个景观分别是上方的俯视视角、下方的仰视视角和左侧的平视视角,由此结构了三种最基本的透视角度。透过这三组窗户,仰视所瞥见的是渺远的太空景观,平视的是某个星球上的地面景观,而仰视的则是平视的星球景观的另一角度所见。但这个观景台内景和外景又是一致的,通过内景的透视结构刻画,尤其是两个重要的参照符号:波斯人鸟与牛角,规定了我们凝视这幅画的三个不同视角。波斯人鸟平视就意味着我们观看的平视视角,它在俯视地面也就要求我们一样地俯视,而它站立在我们上方便暗示了一个仰视的视角。不同于《相对性》的多重灭点处理,在《另一世界》中,三组窗户的俯视、平视和仰视视角,最终都归结到一个灭点上去,完成了差异间的统一。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出埃舍尔的良苦用心,那就是空间以及我们的空间视觉经验,既有多重性和差异性,同时又有统一性和关联性。
本文编号:3404770
【文章来源】:美育学刊. 2020,11(04)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埃舍尔《相对性》(1953)
埃舍尔《昼与夜》(1938)
当我们仔细观看这幅画时,我们的所见与所知产生了尖锐的认知冲突。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绘画最大的发明大约可以说是透视,按照艺术史家潘诺夫斯基的考证,透视的拉丁文意思就是“透过……去看”,文艺复兴时期的理论家发明了一种比喻来加以说明,即透视就好比我们的目光透过一扇“窗户”去看外部世界。(1)透过一扇“窗户”看,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是从一个固定的视角去理解世界的,因此眼前的物体井然有序,远小近大,远的模糊近的清晰,等等。一幅画就是设定一个固定的窗户,让观者去看世界。令人惊异的是埃舍尔在《相对性》中,设定了三个全然不同的“窗户”,而且要求我们作为观者,和他一样不断地变换视角来凝视画面中的不同空间,由此激发了我们对空间可能性及其观看视角更多的联想和探问。如果我们进一步比较埃舍尔的另一幅画《另一世界》(图2),可以清晰地看到透视所具有的“窗户”效果。这幅作品也是三个不同的世界组合而成的,一共有6个窗口看到外景,两两成对地组成了三个不同景观。仔细辨析三个景观分别是上方的俯视视角、下方的仰视视角和左侧的平视视角,由此结构了三种最基本的透视角度。透过这三组窗户,仰视所瞥见的是渺远的太空景观,平视的是某个星球上的地面景观,而仰视的则是平视的星球景观的另一角度所见。但这个观景台内景和外景又是一致的,通过内景的透视结构刻画,尤其是两个重要的参照符号:波斯人鸟与牛角,规定了我们凝视这幅画的三个不同视角。波斯人鸟平视就意味着我们观看的平视视角,它在俯视地面也就要求我们一样地俯视,而它站立在我们上方便暗示了一个仰视的视角。不同于《相对性》的多重灭点处理,在《另一世界》中,三组窗户的俯视、平视和仰视视角,最终都归结到一个灭点上去,完成了差异间的统一。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出埃舍尔的良苦用心,那就是空间以及我们的空间视觉经验,既有多重性和差异性,同时又有统一性和关联性。
本文编号:3404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0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