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资中中型杖头木偶工艺及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3 03:27
“杖头木偶”是我国木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类型,其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四川资中中型杖头木偶作为我国杖头木偶系统中重要的类型之一,于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236Ⅳ-92,是巴蜀地区杖头木偶的典型代表。四川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是集塑、雕、绘、编、穿工艺为一体且活跃于巴蜀地区的民间综合艺术形态,其制作工艺源于清代光绪年间,随时代的发展,制作工艺及造型材料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文献检索发现,以艺术学为主要平台,关注四川资中中型杖头木偶制作工艺及传承系统的命题实属研究的创新之处。鉴于此,本文通过田野考察结合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木偶剧团作为本次考察的重点对象,以资中中型杖头木偶具有代表性的工艺及表演传承人作为深度访谈的对象,经直接观察及深入访谈进行定性,经实物测量及资料采集进行定量,为四川资中中型杖头木偶的制作工艺及传承系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资料库。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文献调查法、分类整理法、归纳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梳理,对制作工艺系统及传承系统的关注将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同时按照中观分论点阐述和微观具体详述的逻辑进行论证。首先,基于田野考察之上,对四川资中中型杖头木偶...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对象:四川资中中型杖头木偶Fig.1.1Theobjectofstudy:sichuaninformationmediumheadrodpuppets
工艺衍变缘由。“杖头木偶即以木杖操纵动作的木偶。杖头木偶就其偶型而言有大、中、小,中型杖头木偶是全国最为常见的一种,偶身二尺四寸至三尺高,杖杆较短纵灵活方便。”[3]四川资中中型杖头木偶的立体化的结构造型注重外形仿真态多变化、用色多层次、五官较夸张,具有浓郁的川剧人物特点。其在传承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改变而来,因造型注重神形皆备、操纵轻便灵活、表演特幻多端。特色突出、风格独具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 四川资中中型杖头木偶历史溯源.1.1 起源及发展历程“《通典》上说:窟儡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表家乐业,汉末始用于嘉来由宫室发展到民间,唐代发展到用木偶演出歌舞戏,宋代进一步成熟,明行于全国,南方各省区更为繁荣,曾有‘南方好傀儡’之说。”[4](如图 2.
图 2.2 四川省资中木偶地区分布图Fig.2.2 In the ca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puppet region distribution图片来源:作者采集的木偶从民间广为流传的精(小)木偶和大木偶逐渐发展为-90cm 中型尺寸的木偶,冠之地名“资中”,其全称即为。在类型、材料、尺寸、重量等方面资中中型杖头木偶历
本文编号:3404938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对象:四川资中中型杖头木偶Fig.1.1Theobjectofstudy:sichuaninformationmediumheadrodpuppets
工艺衍变缘由。“杖头木偶即以木杖操纵动作的木偶。杖头木偶就其偶型而言有大、中、小,中型杖头木偶是全国最为常见的一种,偶身二尺四寸至三尺高,杖杆较短纵灵活方便。”[3]四川资中中型杖头木偶的立体化的结构造型注重外形仿真态多变化、用色多层次、五官较夸张,具有浓郁的川剧人物特点。其在传承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改变而来,因造型注重神形皆备、操纵轻便灵活、表演特幻多端。特色突出、风格独具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 四川资中中型杖头木偶历史溯源.1.1 起源及发展历程“《通典》上说:窟儡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表家乐业,汉末始用于嘉来由宫室发展到民间,唐代发展到用木偶演出歌舞戏,宋代进一步成熟,明行于全国,南方各省区更为繁荣,曾有‘南方好傀儡’之说。”[4](如图 2.
图 2.2 四川省资中木偶地区分布图Fig.2.2 In the ca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puppet region distribution图片来源:作者采集的木偶从民间广为流传的精(小)木偶和大木偶逐渐发展为-90cm 中型尺寸的木偶,冠之地名“资中”,其全称即为。在类型、材料、尺寸、重量等方面资中中型杖头木偶历
本文编号:3404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04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