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山西阳城焙面娃娃传承发展与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3 03:33
  阳城焙面娃娃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面塑,更是一项重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焙面娃娃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将阳城焙面娃娃作为研究对象,从民俗学的视野出发,通过田野调查和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全面深入的对焙面娃娃的产生、历史发展、制作工艺、传承保护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探寻焙面娃娃在当代的科学发展路径。阳城焙面娃娃的产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在探讨焙面娃娃的同时也对其生存环境做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并结合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焙面娃娃的发展过程,分析焙面娃娃在近代发展中面临的挫折和机遇。阳城焙面娃娃作为唯一的焙烤型面塑,它的制作工具和造型都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并且作为娘家人在七月十五送给刚出嫁的女儿的礼物,它的存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虽然在山西及周边地区也存在相似的七月十五送面塑的习俗,但焙面娃娃与其他蒸面塑相比具有更为独特的造型和意义,因此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我国虽然近年来不断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焙面娃娃由于复杂的制作工艺以及实用价值的缺失,在当代的发展步履维艰,因此本文着重对传承人的生存现状进行...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山西阳城焙面娃娃传承发展与保护研究


砂土套锅

煎饼


图 3-2 煎饼鏊拍摄时间:2018 年 2 月 24 日拍摄人:李 越过程,首先要准备好相关的工具材料:包括杏仁水、上椒籽、大料[1]、细针、剪刀、擀面杖、梳子等等。女性,所以这些材料也大多取自生活中的常用物件后,就可以开始捏制了,具体步骤可分为四步,水和面,杏仁水就是把杏仁核泡在水里蜕皮,然水和面,面要和的稍微硬一些,而且要很光滑,这因为这样和出来的面有光泽,而且在夏天也不容易

作品


阳城焙面娃娃概述焙面娃娃时也都是按照戏曲中的形象捏制,有时也事中的人物。人物作品有《梁祝姻缘》《武松打虎》《藏舟》《苏说故事人物为主的有《八仙过海》《白蛇传》《明月馗斩鬼》《孟姜女哭长城》等等;动物形象的有《蛇盘兔》等等。不论是在七月十五送给刚出嫁的女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


本文编号:3404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04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5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