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道德经》的美学精神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7-05-09 17:14
本文关键词:《论语》与《道德经》的美学精神之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旨在对《论语》和《道德经》的基本文化精神作一专门研究。通过 具体而深入的考察,我们以为《论语》和《道德经》的基本文化精神是一 致的。由于《论语》和《道德经》的这个基本的文化精神是通向人心和人 生的美化,带有浓烈的美学意味,我们将之概括为美学精神。在本文中,, 我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这个美学精神的。即:一、精神性、超越性的 价值追求;二、以善为总原则的实践理性;三、和谐的社会理想;四、乌 托邦理想。 在第一部分,本文以为,《论语》和《道德经》都是以善和美作为自己 的价值目标。从着力的方向上看,都是向人心用力,具有精神性的特点。 同时,从价值目标方面看,都是以高于现实生活的美好价值作为自己的追 求目标。善和美都是源于对现实生活中的丑和恶的否定,因而具有超越现 实的特性。 在第二部分,重点分析实践理性问题。本文以为,《论语》和《道德经》 都奉行以善为总原则的实践理性。这种实践理性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在现 实生活中实际可行性,是一种带有审美倾向的生活理性。 在第三部分,主要谈和谐的社会理想问题。本文以为,《论语》和《道 德经》原初的主旨都是为了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乃 是其共同的愿望。这种追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对于社会的整体和谐 秩序的追求和对于个人生活的和乐的追求。 在第四部分,谈乌托邦理想。本文的看法是,乌托邦的构建一方面体现 了《论语》和《道德经》的社会审美理想,另一方面这个构建的冲动本身 也体现了美学精神指导下的行为选择意识。
【关键词】:《论语》 《道德经》 美学精神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B83-0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5
- 导 言5-10
- (一) 美学精神的概念5-6
- (二) 美学精神在《论语》和《道德经》中的表现6-10
- 一、 精神性和超越性的价值追求10-14
- (一) 理解《论语》中的“君子”“圣人”10-12
- (二) 理解《道德经》中的“圣人无为”12-14
- 二、 实践理性问题14-21
- (一) 《道德经》中的“道”与“德”14-17
- (二) 《论语》中的“礼仁”要求17-19
- (三) 《论语》与《道德经》的“君道”思想19-21
- 三、 和谐的社会理想21-24
- (一) 社会生活的整体和谐21-22
- (二) 个人生活的和乐22-24
- 1、 《论语》中孔子的“风乎舞雩”的生活理想22-23
- 2、 《道德经》中老子的“虚静”的生活态度23-24
- 四、 乌托邦理想24-29
- (一) 《论语》中的“礼乐之治”24-25
- (二) 《道德经》中的“小国寡民”25-28
- (三) 《道德经》中的“无为”与《论语》中的“知其不可而为之”28-29
- 结 语29-32
- 注 释32-34
- 参考文献34-35
- 致 谢35
- 已发表论文篇目3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丽娟;归化、异化视角下《道德经》四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语》与《道德经》的美学精神之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52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