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走向审美体验

发布时间:2017-05-10 06:15

  本文关键词:走向审美体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传统的反映论和再现说不是文艺研究的惟一方法 ,也不足以揭示艺术本质的全貌。艺术是艺术家审美体验的物态化形式 ,研究审美体验是揭示艺术本质的重要途径 ;审美体验与人的生命存在直接相关 ,深入研究审美体验是对导致人和社会异化的现代工具理性的一种反拨 ;现代主义艺术重在表现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 ,深入研究审美体验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美学 审美体验 艺术本质 工具理性 现代主义
【分类号】:B83-0;I01
【正文快照】: 审美体验曾是 2 0世纪 90年代文艺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从笔者手头掌握的资料来看 ,这一时期有关审美体验的研究和讨论主要围绕这样几个主题展开 :一是从美学史的角度探讨中国古代的审美体验论 ;二是从本体论的角度讨论审美体验与生命体验的关系 ;三是从创作论角度探索审美体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前;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杨华;建筑──作为释义学的对象[J];新建筑;2001年02期

3 丁宁;视觉心理与视觉创造[J];新美术;1995年02期

4 李祥林;当代川剧的人文意识及舞台言说[J];艺术百家;2004年01期

5 艾秀梅;;日常生活如何成为艺术——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两种实践[J];艺术百家;2006年04期

6 戴从容;乔伊斯与形式[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4期

7 王苏君;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5期

8 张德胜;足球:一种审美的生命游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9 曹明海;当代文本解读观的变革[J];文学评论;2003年06期

10 谢天振;作者本意和本文本意——解释学理论与翻译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颖;论志贺直哉文学创作中的人道主义精神[D];山东大学;2007年

2 朱美禄;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D];四川大学;2007年

3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4 郝永华;作为表征的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梅红;《读者》的品牌及审美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6 倪素香;善恶论[D];武汉大学;1998年

7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8 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9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学春;“真”: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唐林;朱自清与中国现代解诗学[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袁伟华;我国宪法文本中“公共利益”条款的解读[D];湘潭大学;2007年

3 惠波;自我与妥协艺术转型背景下的马奈绘画[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4 吴俊乐;论沈从文性爱书写的效果历史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陈了;论三维伦理视角下的海丝特·白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欢;视觉交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婷婷;自我意识的觉醒—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曾琳;德拉布尔对理想精神境界的探讨[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任珂;论教育学的人文意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石蕊;亦庄亦谐 亦古亦今[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皮朝纲;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体验的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2 王岳川;中西美学中“兴会”与“灵感”论之比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3 胡经之 ,王岳川;论审美体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4 高旭东;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讨论综述[J];文史哲;1986年01期

5 王英志;袁枚的山水景物诗[J];浙江学刊;1986年06期

6 陈伟;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原因何在──兼评“情感说”和“形象说”[J];求是学刊;1987年06期

7 王岳川;美育本体论[J];人民音乐;1987年03期

8 荣伟;文艺形态论——文艺学研究的本体自觉[J];江汉论坛;1987年10期

9 陈伟;文艺典型的美学性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10 刘路;就《睡着的南鱼儿》致邹志安[J];小说评论;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蒋均涛;;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抒情性作品与审美体验[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郭瑞;;“创作方法”辨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4 郑国铨;;论文学的价值观念[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5 潘红;;夹缝里的风景——论黄源深先生译《简爱》的审美特点[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张振华;;山岳文化的美学内涵和审美体验[A];山岳与象征——2001山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傅承德;;丝竹优悠 美不胜收——民族音乐录制中的审美体验[A];2001年度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C];2001年

8 潘立勇;;阳明心学美学及其当代启示[A];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龚妮丽;;音乐欣赏与素质教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姜鹰;;论如何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的美育功能[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春发;文化产业:新世纪中国的支柱产业[N];文汇报;2000年

2 止庵;美的极端体验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3 牛童;音乐欣赏中的审美体验[N];新疆日报(汉);2001年

4 姚源源;深远的文化背景 崭新的美学探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杜普蕾;21世纪音乐课能教孩子什么[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重庆市教科所 潘光玲;关于音乐审美教育与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讨论[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南开大学 陈欣;摄影文学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影像文本[N];文艺报;2002年

8 刘正强;一本自出机杼的书论力作[N];云南日报;2002年

9 吴小红;强化青少年的审美教育[N];安徽日报;2003年

10 陕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李红梅;西北民歌美在哪?[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敏;走向生命观照的美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3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庆辉;诗兴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王焱;庄子审美体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展辉;文艺新思维论纲[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2 谌莉;旅游景区游客体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艳辉;论王阳明的人格美学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乖宁;审美对象的现象学阐释[D];西北大学;2004年

5 赵赞;普通学校音乐教学模式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冷海鹰;心灵世界的生成[D];扬州大学;2004年

7 施进华;试论美育中的审美体验[D];扬州大学;2004年

8 宋证远;对篮球审美体验与美育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永红;对现实政治的观照与反思[D];安徽大学;2004年

10 何振浩;过去 现代 未来[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走向审美体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54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d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