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审美视野下的秦文化
本文关键词:地域审美视野下的秦文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秦文化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兼具了历史的纵向性,又涵盖了地域的横向性。作为先秦文化的一条重要分支,秦文化具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秦族的多次迁移,文化中心的转移,版图的变化等对秦文化独特的个性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在特殊的地域环境中,对秦之思想、艺术、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研究秦人独具特色的审美观。本文首先通过对秦文化以及对地域审美观的诠释,详解从地域审美的视域下分析秦文化是必要的。秦人的起源、聚居地、地理环境的转换对秦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通过对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研究,总结出秦文化的一些地域性特点。然后通过对诗经《秦风》的解读,结合自己的理解,对《秦风》进行审美解读,从其内容的分析及相关专著出发,研究当时的地理环境对诗歌作品带来的影响,同时,剖析秦之地域特色。最后,探讨秦建筑的审美诠释,通过对秦建筑的研究,阐释秦文化背景中所涵盖的崇高、崇巨的审美特色。以及对秦之质朴民风,秦之优美,秦人审美观的变迁等相关评述。
【关键词】:秦文化 地域审美 秦风 秦建筑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一章 秦文化:典型的内陆型文化9-16
- 第一节 ‘秦’文化的起源9-11
- 第二节 秦文化发展阶段11-13
- 一、战略地位的选择11-12
- 二、飞速发展阶段12-13
- 第三节 地理环境的转换13-16
- 第二章 秦之“秦风”的审美解读16-33
- 第一节 《诗经》中秦的地理环境16-19
- 一、《诗经·秦风》、《诗经·豳风》中的地理环境16-18
- 二、秦岭文化的孕育18-19
- 第二节 从《诗经·秦风》看秦之地域特色19-33
- 第三章 秦宗教、建筑的审美诠释33-46
- 第一节 从ud祠探秦宗教特色33-36
- 一、秦“ud祠”33-36
- 第二节 秦台、秦宫和崇高尚巨36-46
- 一、秦台36-39
- 二、秦宫39-46
- 结语46-48
- 参考文献48-51
- 后记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三十醒;;痴情花妖[J];民间文学(故事);2011年07期
2 邬昊洋;陈晓鸣;;秦文化对秦朝兴亡的影响[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3 李响;;访老照片收藏家秦风 西洋中国史画:刻划神州岁月[J];文史参考;2011年07期
4 剑华;;传承二千余载的“秦风”[J];黄金时代;2008年05期
5 畅博;;秦人、秦风、生态咸阳——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园咸阳展区景观设计[J];当代艺术;2011年01期
6 沈蕾;;荣耀与忧殇——《诗经·秦风·无衣》的战争情怀[J];教师;2011年18期
7 陈珍珍;;《诗经》“山有Ⅹ,隰有Ⅹ”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刘云辉;何宏;;益门二号春秋墓文化属性再析及墓主新考[J];文博;2011年04期
9 ;要闻速递[J];神州;2011年13期
10 杨达;;雍城遗址保护与利用刍议[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留珠;;秦文化研讨会闭幕词[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田静;;秦文化论著目录(2002年)[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3 雷依群;;秦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张生朝;;在秦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昭惠;;2002年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况[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6 ;后记[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田静;;秦文化研究论著目录(2003年)[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8 昭惠;;2003年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况[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9 王云度;;从后妃制度谈秦文化[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刘明科;;也谈秦族源、秦文化考古及有关问题[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向阳 宝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宝鸡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复活的秦风[N];宝鸡日报;2010年
2 李伟明邋张天;秦文化旅游区规划构想[N];中国旅游报;2008年
3 李伟明邋张天;秦文化旅游区的文物遗址保护和旅游规划[N];华东旅游报;2008年
4 记者 巩治永 竹翠;陇南秦文化研究会成立[N];陇南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涛;王若冰:发掘秦文化金字招牌[N];咸阳日报;2010年
6 记者 李桦 实习生 曹璐 岳凍;“大秦文化论坛”,难得的文化碰撞[N];咸阳日报;2010年
7 记者 毋佳欣;纵论弘扬秦文化与建设大西安[N];咸阳日报;2010年
8 记者 王鹏飞;专家学者为我们挖掘出大秦文化的精髓[N];咸阳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毋佳欣 实习生 邵蕾 吴红;市民盛赞“中国大秦文化高层论坛”[N];咸阳日报;2010年
10 邬艳 李育蓉;咸阳“秦文化讲堂”正式开播[N];咸阳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思红;秦水资源利用之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2 肖健一;长安城郊中小型西汉墓葬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段清波;秦始皇帝陵园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凌雪;秦人食谱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贾腊江;秦早期青铜器科技考古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朱晨;秦封泥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孙秀华;《诗经》采集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珊珊;地域审美视野下的秦文化[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白丽媛;《诗经·秦风》的文化透视[D];西北大学;2008年
3 汪淑霞;《诗经·秦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世理;《诗经·秦风》新解[D];兰州大学;2006年
5 刘牧;早期秦文化青铜礼器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李迎春;论秦的标准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念;试论战国中晚期秦国婚姻与妇女生活[D];四川大学;2005年
8 刘全彬;试析《吕氏春秋》的编撰与战国后期秦文化整合现象[D];山东大学;2007年
9 李晓莉;关于西安东线旅游路线中秦文化旅游价值的思考[D];长安大学;2007年
10 李媛;马家塬战国墓地文化性质及其与秦文化关系探讨[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地域审美视野下的秦文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2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82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