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问题与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4-05-19 19:07
主体性问题是近现代美学的核心话题,其不仅凸显着"人"的独立性和自由,而且显示着自由的实现程度。李泽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实践主体性思想基础上,扬弃了其革命性意涵,在"建设性"的视角下沿着康德—席勒—马克思的路径构建起其基于人类学历史本体论根基的实践美学,着重于"人向自身全面复归"的人性——人格建设,进而解决人类和个人的命运问题。基于此,其认为由"度"所创造的"工具本体"的"人文"转变为由"度"积淀而成的"心理本体"的"人性"、由"类主体性自由"向"个体主体性自由"的转换才是人自由的真正实现。情本体的转向正是人的自由真正实现的表征。基于此,其主张实践美学以美感经验为核心和论证审美境界为本体来展开自己的叙说,将艺术视为是作为形式力量的人性心理结构的物态化呈现,形象地表征着人性的实现程度。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与“生存—生活—生命”
二、“度”与文化心理结构
三、“情本体”与“自由的形式”
结语
本文编号:3978331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与“生存—生活—生命”
二、“度”与文化心理结构
三、“情本体”与“自由的形式”
结语
本文编号:3978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978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