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道法自然”与不言之教——中国道家美学思想的理论启示与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7-06-26 01:18

  本文关键词:“道法自然”与不言之教——中国道家美学思想的理论启示与现实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在"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不言之教"的文化教育理念,同儒墨所谓的言语教化、礼仪教化等思想有诸多不同,其最大差异为突破了"言语是非"之争,偏向于佛家"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思想。"不言之教"不等于"不可学"、"不可教",而是遵循人性的自然之法,实现其教育的无为而无所不为。"不言之教"在中国传统显学教育方式之外展现了深刻的教育启迪与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道法自然 不言之教 审美教育 言说方式 实践意义
【分类号】:B83-092;B223
【正文快照】: 就中国传统审美教育思想而言,学术界主要是以孔子的美善相乐、礼乐教化,荀子的“化性起伪”等思想为正统。历来学界较少涉及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与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这是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有相对完整教育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教育实践资源,特别是它对于礼教的重视和规范,对于社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薇薇;;专统经典的现代教育意义——以《论语》《老子》为鉴[J];魅力中国;2008年27期

2 戚盼娇;;由“治大国,若烹小鲜”说开去——浅谈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1期

3 ;师说[J];东方养生;2011年05期

4 蒋丽梅;;论《老子》个体生命的社会构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杨柳新;;不言之教——《易传》中的儒家道德修养思想[J];人文杂志;2011年02期

6 李钟麟;;略议老庄意境与现代价值[J];理论月刊;2006年09期

7 秦淮;不言之教[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8 石久;;老庄的不言之教[J];语文新圃;2010年01期

9 展立新;“玄道”、“玄览”、“玄同”和“玄德”——老子“不言之教”的玄思[J];学术论坛;2004年06期

10 陶侃;现象性生活与超越性追求的统一——论老子哲学的两难及其解决之可能[J];哲学研究;200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次愚;;《道德经》蕴含的教育思想[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2 黄灿章;;为无为,则无不治矣——老子的“为无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道[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3 吴晨;;老子新译[A];老子故里话老子(第十一集)[C];2004年

4 李之濂;;天书诠释[A];老子故里话老子(第十一集)[C];2004年

5 张戬坤;;从《道德经》看儒释道学说的同一性[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吴亮奎;;课程与教学变革背景下老子哲学的教学论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于君;;我读《道德经》的一点体会——老子提出“宇宙间存在反物质”学说[A];老子故里话老子(第十一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邹安华;《道德经》首论戒腐倡廉[N];检察日报;2003年

2 主讲人 中国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部主任 刘庭华 本报记者 仲崇山 编辑 整理;老子“无为而治”与“以人为本”思想[N];新华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盖海青;老子的生命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管理的启示[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2 晏钶;道家思想中的生命关怀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蕾蕾;论道家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当代价值[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4 缑菊玲;《老子》领导艺术初探[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春燕;道家思想方法对当代德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黄婧;《老子》自然主义管理思想探析[D];暨南大学;2008年

7 崔云胜;老子哲学和孔子哲学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曹晶晶;老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道法自然”与不言之教——中国道家美学思想的理论启示与现实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4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484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6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