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语”的存在主义美学解读
本文关键词:“车身语”的存在主义美学解读
【摘要】:存在主义美学从19世纪末开始逐渐成为西方思想界的重要潮流,其影响至今不衰。它的基本特点是从人本主义角度考察美学问题,把美学与现实世界、社会伦理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人类的觉醒、人类的全面解放与社会和谐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车身语"是当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存在主义美学的理论支撑下,我们能从中解读出关于现代人存在的种种问题:"车身语"作者将审美关系指向他人,这种关系具体表现为与他人随时随地的冲突。主体存在状态是"烦"(包括"烦心"与"麻烦")与"沉沦"(包括"闲言"和"两可")以及"怕"。车主将自由视为主体存在的价值,通过"车身语"表达了企盼通过机会平等和自由选择来改变人生道路的诉求。"车身语"的主要审美形态是喜剧,它常运用双关的巧妙构思,突出审美的娱乐功能,对频仍的都市焦虑症起到化解作用。"车身语"的审美价值在于:它是对存在的领会,是一种艺术性的介入。它在对生存境遇的反思中呼唤着人性的关怀。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关键词】: 存在主义美学 “车身语” 审美价值
【分类号】:B83-069
【正文快照】: 一、存在主义美学要义人本主义美学是西方现代美学的两大主潮之一,而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是人本主义美学中思想最深刻、内容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流派。存在主义思想从19世纪末开始,逐渐形成西方思想界的重要思想潮流。它反映了从“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到“人是怎样存在的”思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李孟国;;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与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熊振均;他人,就是地狱——萨特的自由观浅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吴格非;萨特与中国新时期小说对人的“存在”的探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阎国忠;;从生态学到哲学与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耿晓京;;解读默多克《砍掉的头颅》中道德操纵和施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段进义;;论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宫小兵;;什么是死亡:论海明威的死亡书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9 严俊;李江;;绝望的时空旅行——《五号屠场》的存在主义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10 耿庆伟;;女性强己意识的呼唤——丁玲延安时期女性文学创作试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翁珲珲;;莫里森笔下弱小黑人女性的叛逆声音[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李旭;;和谐中的自由——从《中庸》和《乐记》引发的政治哲学思考[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树榕;;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与“草原歌曲”[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4 余玉花;;生命价值的哲学辨析[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5 朱晟利;;再谈以人为本的教育[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廖和平;;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浅析——兼论社会主义自由建设[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菊霞;创伤叙事与写作治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6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东;从“思想之流”到“纯粹经验”[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9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苏丹;消费主义批判[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6 黄杨莲;论塞缪尔·巴特勒《众生之路》的成长主题[D];湘潭大学;2010年
7 胡会娟;死亡之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福妹;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启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颖;论福尔斯前期小说中的存在主义“自由”主题[D];江南大学;2010年
10 李娜娜;萨特诗学选择观念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书瀛;审美价值的消费和评价[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李旭;;浅析异化与审美——从劳动异化的角度看审美问题[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0期
3 李杰;“审美价值”浅析[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4 曾耀农,刘黎明;传播过程中的美学规律例析[J];唐山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杜书瀛;;审美价值的生产[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王帆;;从“中性”风潮看当代青年审美价值观[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11期
7 冯瑜;;当代视阈下的美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5期
8 邓也穆,陈明兆;美的“示差性”本质与审美价值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1期
9 刘士林;“我能够期待什么”——论审美价值的本体论承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栾亚丽;;《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审美价值思想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伯飞;刘樝;;哲学视野中的价值论美学浅析[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高字民;;后图像时代虚拟体验的审美价值考察[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家荣;;论审美感染力的批评标准——二十一世纪文学批评标准刍议[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李庆本;;原始儒学与中国古典美学原则的确立[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秦忠翼;邹正昌;;论邓小平审美价值理论的特征和意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6 孙媛;;困顿中的求索——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历史的”批评标准的当代意义[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志宏;;从“人本质美学观”到“人智能美学观”的理论建构与阐释[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康生;;毛泽东美学思想初探[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9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进行学术讨论[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10 於贤德;;论美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定家;价值美学的新开拓[N];人民日报;2008年
2 孙艳秋;对审美价值的努力寻求[N];文艺报;2009年
3 华光;审美价值的探索性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构建时代之美[N];光明日报;2008年
5 ;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问题[N];解放日报;2006年
6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志荣;生活中的美学[N];新华日报;2007年
7 彭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迷误[N];光明日报;2008年
8 陈定家;审美现象与美学价值[N];人民日报;2009年
9 张政文;康德美学思想对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1年
10 陈定家;推动美学从实践研究向关系研究的当代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童伟;论“狂”—泰州学派与明清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2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营芳;审美价值的基本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张桂花;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中的“超级女声”[D];郑州大学;2007年
3 王颖;现代休闲文化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佟玉琢;“山寨”现象的审美价值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亚品;组织的审美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伏爱华;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和文学[D];安徽大学;2002年
7 翟箫;丑在现代背景下的审美价值与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翁晓玲;试论存在主义美学在中国当代的接受与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邵君秋;现象学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5年
10 苏轲;审美价值与情感本体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94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594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