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倒退:认知美学与实践存在论美学之辩——答张玉能、张弓、寇鹏程诸先生
本文关键词:谁在倒退:认知美学与实践存在论美学之辩——答张玉能、张弓、寇鹏程诸先生
更多相关文章: 存在论 美学理论 审美关系 生存论 认识论基础 审美活动 朱立元 近代认识论 审美主客体 美的本质
【摘要】:正实践存在论美学号称是具有世纪生命力的创新性理论。但在认知美学看来,这一理论不是创新而是倒退。针对我们的这一论点,已有一些反驳意见,我们曾做出过应答;(1)现在又有新的反驳意见并说认知美学是倒退,(2)需再加以辨析。一、围绕认识论所形成的论争焦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重要论点之一,是取消认识论而代之以存在论;认为:要"以此在的生存论即人生在世的存在论取代主客二分的认识论","使实践论立足于存在论根基上";因而实践存在论美学的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存在论;美学理论;审美关系;生存论;认识论基础;审美活动;朱立元;近代认识论;审美主客体;美的本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文艺理论建设与文艺批评研究”(12&ZD013)成果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实践存在论美学号称是具有世纪生命力的创新性理论。但在认知美学看来,这一理论不是创新而是倒退。针对我们的这一论点,已有一些反驳意见,我们曾做出过应答;(1)现在又有新的反驳意见并说认知美学是倒退,(2)需再加以辨析。一、围绕认识论所形成的论争焦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重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立元;;论审美关系及其生成性——纪念蒋孔阳先生九十诞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朱立元;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突破之途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3 李志宏;张红梅;;根源性美学歧误匡正:“美”字不是“美”——兼向张玉能先生及实践美学谱系请教[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4 张玉能;;认知美学的科幻虚构——与李志宏教授再商榷[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5 李志宏;王博;;“美是什么”的命题究竟是真还是伪?——认知美学对新实践美学的回应[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6 张玉能;张弓;;论认知美学的倒退——与李志宏教授商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7 朱立元;;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J];人文杂志;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立元;路程;;新时期朱光潜美学思想中实践观念的发展及其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董学文;;“实践存在论”美学何以可能[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金永兵;邓韵娜;;新时期30年我国文学理论流派的萌芽与雏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董学文;;“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董学文;;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与美学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卢秉利;;实践美学的哲学语境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李占伟;;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出路献芹——从实践、后实践美学之争谈起[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吴鸿斌;;也论“天人合一”——与寇鹏程先生商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9 吴时红;;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础与审美价值[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10 王天保;;走向批判的实践美学——实践美学的中西对话及其启示[J];东方丛刊;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陈诚;;30年来文学本体论研究的进展与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刘强;;超越实践美学在生命美学基础上开拓发展[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士部;;实践美学的新变:新实践美学与实践存在论美学——兼论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中国化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2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3 陆庆祥;苏轼休闲审美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5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6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7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石长平;刘纲纪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惠;荒野哲学与山水诗[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潘海颖;休闲消费之哲学批判与审美呈现[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肖智;李泽厚后期美学思想的重心转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谢立敏;审美视域中的实践存在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乔华;伊凡·克里玛的主客对立叙述模式及其解构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罗曼;探索美学发展的新路径[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芳;二维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D];南昌大学;2007年
6 冯瑜;蒋孔阳“美的生活”思想探论[D];西北大学;2008年
7 贺丽;实践美学论争的历史考察及其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丁艺;庄子“游”的美学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9 程圃芳;文艺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现代创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10 汪军;多元语境中的美学理论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宏;于建玮;;怎样理解功利性在文学审美性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2 张法;;为什么美的本质是一个伪命题——从分析哲学的观点看美学基本问题[J];东吴学术;2012年04期
3 李志宏;温玉林;;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看当代文艺本体研究论争[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朱立元;任华东;;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内涵[J];河北学刊;2008年02期
5 李志宏;中国美学的现代性进展与科学化方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6 李志宏;;美学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存在论美学评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李志宏;张红梅;;根源性美学歧误匡正:“美”字不是“美”——兼向张玉能先生及实践美学谱系请教[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8 王峰;;美学是一门错误的学科?——维特根斯坦对传统美学的批判及对新美学的启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朱志荣;;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价值[J];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10 李志宏;;深层审美机制的科学阐释与审美机器人设想[J];华夏文化论坛;2008年0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菁;;论马克思对古典存在论的二重超越[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丁少伦;;当代中国主客观论美学的哲学反思——从现象学和存在论的角度看[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3 张传明;;马克思哲学存在论的基本思想及其方法[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4 李昕桐;;施密茨的“情境存在论”及其意义[J];理论与现代化;2013年02期
5 孙业成;存在论与老庄之道[J];船山学刊;2003年04期
6 王昊宁;从先验现象学到存在论现象学[J];学术交流;2004年10期
7 陈立新;;存在论领域的革命变革[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4年00期
8 余虹;现在:我们自己的历史存在论——福柯哲学的精神态度与内在空间[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9 胡骄键;;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存在论阐释[J];大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张瑜;;马克思存在论的出场——实践存在论美学论争的理论意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胡长栓;;超越现实的形上之思——关于哲学的问题的存在论追寻[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2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3 戴劲;;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在存在论上的差异[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4 李德顺;杨学功;;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5 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视野中的自然之美[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6 龙霞;;“惟一者”真正走出了“意识的内在性”吗?——兼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阐释与虚无主义问题[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宝;;时间之思——论流俗时间观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时间观[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8 吴晓明;;主题、基点与路径:阐说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意义[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存在论之根本区别[N];铁岭日报;2007年
2 王怀义;评“实践存在论美学”丛书[N];文艺报;2009年
3 吴源;以纯粹学术承担现实命题[N];光明日报;2003年
4 任雪;坚持美学研究的辩证唯物主义传统[N];文艺报;2010年
5 中山大学马哲所 刘森林;作为存在论的辩证法[N];光明日报;2010年
6 韵文;经院哲学的学术意义[N];人民政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名财;生态存在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徐先艳;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庄忠正;政治经济学的存在论批判[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菁;古典存在论的现代转向[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丽芬;马克思人的存在论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武建佳;多元化的上帝存在论[D];华侨大学;2008年
4 范豫杰;价值的存在论追问[D];云南大学;2015年
5 杨宏鹏;人本困境:悲剧的存在论根源剖析[D];河南大学;2007年
6 何辉;海德格尔对笛卡尔存在论的现象学解构[D];山东大学;2013年
7 宋蕊;海德格尔存在论与主体论关系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8 韩旭;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时空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成昌;存在论的新视阈[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659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59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