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道德动机的悖谬性——由启蒙时期美学伦理学所引发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7-08-14 15:02

  本文关键词:道德动机的悖谬性——由启蒙时期美学伦理学所引发的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美学伦理学 道德动机 道德意向 无所为而为


【摘要】:在西方启蒙时期,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人们对道德动机纯粹性的接受与美学密切相关。美学的发现与兴起,引发了对脱离宗教的纯粹道德的信心。本文的目的旨在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启蒙时期所提出的美学伦理学切入,揭示出一个凸显道德心理的特质而又多少被人忽略的问题,即纯粹的道德动机的悖谬或不可思议之处:"无所为而为"。
【作者单位】: 遵义医学院贵州省高校人文医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美学伦理学 道德动机 道德意向 无所为而为
【分类号】:B82-0;B83-0
【正文快照】: 启蒙时期任何意图为道德辩护的哲学家,尤其是那些不想在上帝与来世那里为道德寻求庇护的人们,都感到有一种迫切的必要去回应那种人性自私、利己的心理学观点。霍布斯(T.Hobbes)将“自我保存”作为人类的根本心理,建基于其上的“道德”,与其说是为道德辩护还不如说是彻底否认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显元;;大学文化的载体和构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秦淮;;梁漱溟的中国哲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钱善刚;;道:假设抑或承诺——胡适《淮南子》研究初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范丽娟;;文化现代化: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着力点[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5 顾友谷;;对常乃德和胡适文化争论的现实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王平;;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圆融——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方何荣;;研究赛珍珠的现实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张宇;;论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9 段爱明,张建新,彭长康,莫凤英;关于“假球黑哨”成因的文化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10 聂民玉;;梁漱溟的文化哲学观及其实践价值[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衡旭辉;孙法浩;李存金;;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主体缺失”现象的调查与思考[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2 左玉河;;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五四以后中西文化差异之比较[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晓梅;;梁启超“趣味说”的双重品格[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侯湘;;中医穴位体系是经黑箱方法验证的系统科学[A];第八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曹顺庆;王超;;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道路——对“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的反思[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6 杨凯;;承接地气:人民法庭审判职能改革完善之理想图景——以基层司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为中心视角的展开[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7 贺雪峰;;农民行动逻辑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8 肖光辉;;法律移植及其本土化现象的关联考察——兼论我国法的本土化问题[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9 胡桥;;多元法律的冲突与融合——以13世纪汉族与蒙古族法律的交流为线索[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10 荆月新;;宗教功能缺位与法律精神疏离——近代中国移植大陆法的反思[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大陆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海胜;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晓明;主体幸福感模型的理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兆良;宽恕内涵的本土心理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启巩;《新唯识论》翕辟论哲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琳琳;吴经熊宪政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翟飞;论沈从文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军;荣US期、曾子、孟子“三乐”思想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振;朱子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继宇;中国传统文化对汉代司法运行机制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永灿;瞿同祖法律思想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延茜;向全珍;;浅谈恩格斯的“真正的人的道德”——《反杜林论·哲学篇》恩格斯的观点[J];天府新论;2008年S1期

2 肖红春;;理性与美德:当前道德教育的贫困与反思[J];道德与文明;2012年06期

3 费尚军;;论亚当·斯密的道德报偿理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格鲁尼鲍姆;齐磊;;友谊、道德与特殊义务(上)[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3年12期

5 李万古;环境道德研究的方法论[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6 王东红;人·自然·道德──论人在实践活动中的道德律[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7 黎均湛;经济学如何关注道德[J];经济学家;1999年04期

8 戴圣鹏;;论康德关于道德敬畏的思想[J];前沿;2008年10期

9 陈根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生长点[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5年06期

10 林剑;论评价道德善恶的三个标准及其矛盾与统一[J];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云萍;;道德规范性的证明[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杨泽波;;道德他律的尴尬——牟宗三判定朱子为道德他律献疑[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春;培育现代公民道德 建设现代文明城市[N];中山日报;2005年

2 聂长建 李国强;《人心》中的法律与道德律[N];法制日报;2013年

3 林达;罗伯特·欧文的共产村和道德观[N];东方早报;2012年

4 本报评论员 李俊雄;完善见义勇为保障机制让好人不再难当[N];东莞日报;2012年

5 全国人大常委 民建中央副主席 重庆市慈善总会会长 程贻举;经济大发展,道德要跟上[N];重庆日报;2012年

6 李瑾;生意归生意,道德却无法仅归道德[N];工人日报;2008年

7 整理 吴荣荣;如何重建中国人的伦理道德[N];无锡日报;2013年

8 施艳秋;我文明,,所以城市文明[N];苏州日报;2005年

9 杨庆祥;诚信:立国之宝 为人之本(下)[N];吉林日报;2010年

10 翟业军 本文作者为扬州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张炜:无家之游[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曾小五;道德赏罚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丁雪枫;道德正义论[D];东南大学;2005年

3 王秀敏;现代社会的个性道德探寻[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5 沈国琴;道德与幸福[D];浙江大学;2010年

6 高玉平;道德客观性的证明[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李梅;西方传统幸福理论批判[D];苏州大学;2012年

8 张向东;理性生活方式的重建——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渊凯;道德与舆论之关系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罗源;论敬重——康德伦理学中的道德情感[D];湖北大学;2013年

3 郑立博;自我及其道德欲求[D];苏州大学;2014年

4 刘海涛;科尔伯格道德观初探及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曙辉;建构普遍伦理的可能性[D];东南大学;2004年

6 于洪燕;中西传统“道德”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现代教育意义[D];西南大学;2006年

7 李正洪;经济发展道德论[D];湘潭大学;2003年

8 李军;论康德的道德情感[D];吉林大学;2014年

9 高明明;后现代视野下的伦理与道德[D];山东大学;2008年

10 袁小云;从个体伦理、社会伦理到马克思伦理嬗变[D];华侨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73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73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7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