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实践美学的重要推进——略论刘纲纪先生的实践本体论美学

发布时间:2017-08-14 16:03

  本文关键词:实践美学的重要推进——略论刘纲纪先生的实践本体论美学


  更多相关文章: 实践本体论 刘纲纪 美学 马克思主义 物质本体论


【摘要】:上世纪80年代,刘纲纪先生在对机械、直观的唯物主义进行反思和批评的过程中提出和建构了实践本体论美学。他重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把主客体共同参与的"实践"从认识论提到了本体论的高度,突破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超越了迄今仍然被某些学者坚持的未脱离旧唯物主义窠臼的物质本体论,不但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而且对整个中国当代美学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实践本体论 刘纲纪 美学 马克思主义 物质本体论
【分类号】:B83-02
【正文快照】: 刘纲纪先生是当代中国实践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几次重大的美学讨论中,刘纲纪先生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马奇、蒋孔阳等美学前辈一起参与了美学理论的争鸣与构建,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特别是实践美学在中国的形成、阐明和地位的确立做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纲纪;李世涛;;我参与的当代美学讨论——刘纲纪先生访谈录[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2 刘纲纪;;略论“自然的人化”的美学意义[J];学术月刊;198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维山;;从机械反映论到实践论——《手稿》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哲学基础[J];黄海学术论坛;2011年02期

2 迟成勇;;中华民族精神之载体透视[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王怀义;;论实践美学思维方式的发展趋向[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张文刚;文艺鉴赏客体论——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述评之三[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李铁华;杨丽霞;;道德理性张力下的传统艺术[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邓新华;;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的影响论略[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何东升;王延华;;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包容性[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8 欧阳祯人;试论《性自命出》的美学思想[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黄光辉;;浅论柳宗元诗文的禅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徐国栋;什么是民法哲学[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舒携溺;舒挽溺;;人类精神是艺术创新之魂——兼论形象思维与艺术形象[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2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4 何艳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与相关艺术审美[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5 谷莉;宋辽夏金装饰纹样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吴松;中国武术的艺术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范霄鹏;文化品质[D];清华大学;2003年

8 杜磊;古代文论“韵”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张完硕;宋代画论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传统文化、哲学与美学——访刘纲纪教授[J];哲学动态;1995年08期

2 赖相桓;关于“实践本体论”的几点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3 钱亚琴;;实践范畴与物质范畴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地位之争——兼论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4 孟庆刚;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语境[J];理论探讨;2005年01期

5 李垂发;实践本体论与物质本体论争论的实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闫顺利;赵红伟;;“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之确立及其后——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论争[J];理论探讨;2009年04期

7 孟庆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语境的再澄清[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王海滨;;在马克思那里有没有一个本体论承诺——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思想的一点思考[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9 徐钊;;马克思哲学物质本体论研究的切入方式[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何中华;;马克思哲学的物质本体论诠释之谬[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健;;理学与美学札记[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2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周安华;;美学与高科技时代[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黄书进;史国枫;;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5 顾晓英;;弘扬延安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赵会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开展钱币研究工作[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8 闵南萍;;语言学、美学与护理心理学的关系[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9 邹昆辉;;建国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许兴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2 李佃来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品格[N];长江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程洁;回归实事:政治的美学之维[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何树彬;“在家上学”挑战欧美学校教育[N];文汇报;2004年

5 青敏;德固赛的安全美学[N];中国质量报;2003年

6 张黔;物象美学的理论基础[N];光明日报;2003年

7 丰书;电影的美学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丁明豪;生活家靠美学营销实现产业突围[N];中国企业报;2010年

9 崔卫平;美学乃伦理之母[N];北京日报;2003年

10 崔卫平;美学乃伦理之母[N];中国邮政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钊;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三维向度[D];苏州大学;2010年

2 石长平;刘纲纪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李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杨茜;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张志勇;人与制度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刚;卢卡奇对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解读[D];河南大学;2007年

2 吴薇;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探讨[D];苏州大学;2003年

3 段立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生存本体论[D];西南大学;2008年

4 陈炜;推动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5 郭栋;在新的历史时期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6 杨宇晓;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7 詹乐;我国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袁启文;论马克思人权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郭爱芬;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樊丽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经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73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73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b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