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美育类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探究——以大学生实用美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16 02:27

  本文关键词:美育类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探究——以大学生实用美学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通识教育 美育 教学改革


【摘要】:塑造人格,传承文化是大学教育的本质属性,通识教育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审美教育本身就负载着陶冶、培养、塑造人的神圣使命。我们有必要借助多方力量,通过多种手段,推进和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要灵活而不失规范,将审美教育融入通识教育先进理念,使其更好地为培养健全人格,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 大理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通识教育 美育 教学改革
【分类号】:G642.4;B83-0
【正文快照】: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又称为“通才教育”、“博雅教育”或“自由教育”,是基于对人与社会本质的认识而提出的一种大学教育思想和培养策略。通识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均衡、和谐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其目的在于培养具备远大眼光、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维刚;;高校影视通识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J];电影评介;2007年19期

2 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军兵;李晓芸;;论我国普通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的实施策略[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徐辉,季诚钧;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3 吴文前;;通识教育理念下的财商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7期

4 张梅;;大学英语课程“通识内涵”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于春荣;;关于普通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周晓辉;陈舒怀;;适应通识教育需要 实施本科生校际通选课的实践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7 王嵘;;刍议大学的专业教育与普通教育[J];沧桑;2007年01期

8 汤红军;;素质维度的高职“通识教育”视阈简论[J];成功(教育);2008年02期

9 刘畅;彭勤露;;当代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以北师大“励耘模式”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S2期

10 任爱珍;戚亚光;;现代大学的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兼论高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柏杨;军医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模式构建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3 李金奇;被学科规训限制的大学人文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李海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基础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沈文钦;近代英国博雅教育及其古典渊源[D];北京大学;2008年

6 周朝成;当代大学中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丰;新中国六十年艺术教育的实践进展与理论创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慧杰;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林双;美国通识教育对我国大学通识课程改革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1年

3 冉晓宇;新建高等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施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蔡庆杰;高校本科课程结构创新的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师鑫;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欧阳霞;通识教育在我国大学的地位变化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姜磊;中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探索[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龙妍;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价值及内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雅君;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李满满;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评价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星明;普通高校影视教育探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2 聂海斌;胡泊;;我国高校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观察;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知常;从“教化”到“美育”——近代美学思潮札记[J];云南社会科学;1987年04期

2 杜卫;追问美育的本体论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3 李红,刘兆吉;美育的直接心理效应[J];宁夏教育;2000年04期

4 李惠敏;浅论德育与美育的关系[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张薇;美育的勃兴——对中国现代美学建构初期重要特征的认识[J];民族艺术研究;2002年04期

6 王红蕾;文明建设与美育转型[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朱光潜;柏拉图谈美育[J];美与时代;2004年08期

8 徐端午;;关于当前美育状况的思考[J];美与时代;2007年01期

9 蒋国华;美育天地无比广阔——夜读漫笔[J];龙岩师专学报;1983年01期

10 肖先绪;;试论美育与德育的关系——兼及美育的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端午;;厦门大学关于当前美育状况的思考[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邵同;;毛泽东早期美育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3 韩德民;;个性意识、想象力与同情心——有关美育属性的功能性界定[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道刚;;通往内心之路——孔子美育目的论[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5 李奇茂;;由视觉审美观点剖析现代伦理生活[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6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何齐宗;;先秦儒家美育思想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周扬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前的讲话要点[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9 潘智彪;;美育与人的审美需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邓军海;美育三阶:善感、趣味与境界[N];光明日报;2010年

2 蔚志建;“继续”美育与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年

3 王宏超;蔡元培的美育思想[N];光明日报;2005年

4 周星;美育应走向审美情感教育[N];学习时报;2006年

5 《戏曲艺术》编辑部主任,复旦大学博士后 陈友峰;正确认识“美育”[N];中国艺术报;2008年

6 楼昔勇;倾心尽力为美育[N];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王毅 傅晓微;“充实之谓美”是儒家美论么?[N];文艺报;2005年

8 曹晖;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N];光明日报;2009年

9 仲呈祥;艺术美学与构建和谐社会[N];人民日报;2005年

10 丁来先;濒危的“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杰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美育发展主要区域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匕;美善相乐[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3 吴玉洁;蔡元培美学思想的价值论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晓冬;王国维美育思想的精神内核及其当代价值[D];贵州大学;2006年

5 王振君;卢梭的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崔悦;当代中国审美泛化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7 赵宗泽;近三十年王朝闻美学思想研究的问题阈[D];西南大学;2008年

8 曲丽娟;美育与现代审美人格重塑[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傅前景;当代中国农民审美心理特点及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神慧;美育:与众声协奏——当代美育与大众媒介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81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81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a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