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群追问下的儒学“转向”——《谈修养》与抗战时期朱光潜的美学建国思想
本文关键词:处群追问下的儒学“转向”——《谈修养》与抗战时期朱光潜的美学建国思想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谈修养》中部分文章的解析来清理朱光潜抗战时期儒学"转向"及其美学构建的内在理路。在对处群问题的追问下,朱光潜从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来分判中西伦理观的做法,在打破西方对社会性之独占的同时也开启了对处群问题之中国原理的探寻。通过对儒家心性论思想的现代重释,朱光潜不仅将"恻隐之心"确立为社会性同情的内在根源,也在"美育即修养"的论述中实现了从经验领域对康德"共通感"的重构。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关键词】: 朱光潜 处群 个人本位 恻隐之心 共通感
【基金】:重庆市社科规划培育项目“抗战时期朱光潜美学‘转向’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PYEW10 重庆大学中央高校自主科研项目“批评理论视野下的审美现代性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6112015CDJXY470002)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在朱光潜的众多著作中,《谈修养》一书几乎很少为研究者所关注。这本书收录朱光潜1940至1942年间所写二十二篇文章,内容从心理志向到性爱婚姻,从读书学问到体育消遣,从英雄崇拜到恻隐之心和羞恶之心,几乎无所不谈。作者自承这些主题各异的文章“万变不离其宗,谈来谈去,都归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浪;;为道德立法的文艺——论朱光潜情感论美学对审美独立性原则的继承与改造[J];美育学刊;2014年03期
2 金浪;;美之社会性:批判中的重建——从朱光潜对克罗齐的“误读”谈起[J];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张晓敏;;论“无用之用”的现代美学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陈育德;;生态美学与“美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7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尚文华;傅永军;;对道德情感的哲学分析[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10 孙晓霞;;从“海景”到“菜园”的视角迁移——关于当代乡村艺术活动的理论构想[A];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立军;艺术的公共领域与一个现代文本的解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莹莹;侗族风雨桥的生态审美意蕴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吴松;偶开天眼觑红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石磊;个人数字产品设计的模糊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罗秀华;论雕塑艺术的道性[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药眠;论食利者的美学——朱光潜美学思想批判[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56年00期
2 ;外国学者论朱光潜与克罗齐美学[J];读书;1981年03期
3 程代熙;;朱光潜与尼采——读《悲剧心理学》[J];读书;1983年11期
4 杨建跃,单世联;尼采与朱光潜的文艺思想[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5 夏中义;曹谦;;朱光潜美学的“照着说”与“接着说”——以《悲剧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为例[J];学术月刊;2006年10期
6 金浪;;朱光潜与英国经验主义传统——兼论1930-1940年代朱光潜修正克罗齐的背景与资源[J];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06期
7 金浪;;“以情释儒”——从《陶渊明》看朱光潜抗战时期情感论美学的构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念孙;朱光潜与“五四”运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肖鹰;战争边缘的“静穆”——论朱光潜的诗歌理想[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3 王攸欣;怎样研究朱光潜?——答肖鹰对我的《选择·接受与疏离》的批评[J];文艺研究;2004年01期
4 宛小平;论朱光潜美学的方法与问题[J];学术月刊;2004年04期
5 杨红莉,董志民;朱光潜“三元调适”的文学观[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6 高海燕,莫先武;“朱光潜研究新视阈”——读《20世纪“另类”批评话语》[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周红;;新发现的四篇朱光潜佚文[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夏中义;;论朱光潜的“出世”与“入世”——兼论朱光潜在民国时期的人格角色变奏[J];文学评论;2009年03期
9 曹谦;;朱光潜美学中的儒道关系新论[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10 巩青燕;;也谈朱光潜的“静穆说”[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宛小平;;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王攸欣;;朱光潜在成都[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朱光潜;;朱光潜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式上的发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张健;;征服与遁逃——朱光潜喜剧美学思想初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钟名诚;;朱光潜文学批评方法论[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6 夏洁;;朱光潜编辑美学思想论[A];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郭世轩;;论朱光潜文学批评中的古典主义倾向[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10 钟名诚;;朱光潜比较研究的原则[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运旗;朱光潜在乐山[N];乐山日报;2009年
2 宛小平 安徽大学哲学系;朱光潜:建立从认识到实践的开放美学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王蔚;朱光潜与劳伦斯[N];东方早报;2014年
4 王攸欣;怎样作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王蔚;朱光潜的著述和译笔[N];东方早报;2014年
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美学中国化——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负责人、安徽大学教授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N];光明日报;2011年
7 朱迪光;古代诗人与诗作中的抒情者[N];文艺报;2005年
8 王攸欣;良知与逻辑:学术批评之底线[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文宣;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朱光潜[N];光明日报;2001年
10 肖鹰;学者的命运:坦诚面对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2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佳惠;朱光潜写作理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2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3 刘飞;朱光潜喜剧心理学思想之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张仙花;朱光潜早期审美心理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赵越;朱光潜美学思想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恒;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7 陶洋;朱光潜悲剧美学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8 孙艳侠;朱光潜悲剧理论之渊源与价值探析[D];延安大学;2013年
9 王艳丽;朱光潜《悲剧心理学》评述[D];延安大学;2010年
10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682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8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