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直觉与审美自由

发布时间:2017-08-16 18:28

  本文关键词:直觉与审美自由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 直觉 审美自由 超越 互逆性


【摘要】:直觉的拉丁文是intueri,其原意是凝视,亦即聚精会神地看。它是一种先于并独立于推理(即概念思维)的精神活动,也是“形象的创造”。在古希腊人那里,直觉即直接地“看”。由此可见,直觉作为一种感性能力很久以前就得到了的重视。不过,柏拉图以后的哲学逐渐忽视和放弃了直觉,而这一点在笛卡尔及其之后的哲学中体现尤甚。这是因为,理性(主义)成为主导,它被认为是人的根本能力,也是人之为人的标志。在这样的情势下,感性(和直觉)逐渐被压制或贬抑;而那些非理性之物也逐渐退出我们的视野……这就是说,直觉在西方传统中是被压制的,而这一现象直到康德才被改变。康德从鲍姆嘉通那里接受了感性,也发现了“感性直观(觉)”——它使得知识(与美)及其传达成为可能。在此之后,克罗齐与柏格森真正将“直觉”解放,并使之获得至上权力。 至于“自由”,这是一个美丽的词汇,在任何时候它都是人们追逐的对象。杜威曾说,今天没有比自由这个词汇传播得更广泛的了。因为不自由,那么我们必须追求自由。为了欢享真正的自由,我们必须努力打破枷锁。如此说来,自由是一个遥远而长期的梦,它时刻都在蛊惑着我们。事实上,我们可以设想和理解的“自由”,应该包括哲学自由、政治自由、意志自由、道德(伦理)自由和审美自由等诸多内容。古代西方人所追求的“自由”其实是一种政治的(或伦理)的自由,而现代人则逐渐转向自我和内在,他们关注的是审美自由。当席勒、叔本华和尼采高举审美大旗之时,审美自由逐渐成为人的真正自由的标志。 在(审)美的视野下,直觉与自由走向同一。审美主体运用直觉瞬间感应对象,审美于是变成“自由的游戏”。在康德那里审美直觉即审美判断力,它是主体自由的标志。直觉带领我们进入审美,而我们也在其间体验到真切的美与自由——直觉是审美自由的发动者和推进者。自由即无限和超越,而审美则恰到好处地显现了这一点;审美是体验自由的最现实手段,也是人的重要生存方式。审美中交织着无穷的直觉和无限的自由,直觉与自由在越界与构建自身的同时,也激发和养育了对方。审美的起点与归宿都是自由,不过审美直觉则是审美的前提和出发点。没有审美直觉,主体不可能实现审美,也不可能实现自由。总之,审美直觉与审美自由既是交织与互逆的关系,也是共存共生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审美直觉就是审美自由,反之亦然。
【关键词】:审美 直觉 审美自由 超越 互逆性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3-06
【目录】:
  • 内容提要3-4
  • Abstract4-9
  • 绪论9-21
  • 一、审美:从直觉到自由9-14
  • 二、前人研究综述14-17
  • 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7-18
  • 四、本文结构简述18-21
  • 上篇21-156
  • 第一章 无穷的直觉22-51
  • 第一节 直觉的考古22-32
  • 第二节 直觉与思维32-40
  • 第三节 审美(艺术)直觉40-51
  • 第二章 自由与审美自由51-91
  • 第一节 自由的谱系52-63
  • 第二节 作为一种观念的审美自由63-78
  • 第三节 审美自由的逻辑及其现代性描述78-91
  • 第三章 康德的直觉(观)与审美自由91-122
  • 第一节 (审美)直觉92-99
  • 第二节 审美自由99-114
  • 第三节 直觉、审美与生存(自由)114-122
  • 第四章 直觉与审美自由122-156
  • 第一节 审美与直觉主义123-131
  • 第二节 审美自由与审美主义131-138
  • 第三节 直觉与审美自由138-156
  • 下篇156-278
  • 第五章 知觉、身体与自由157-190
  • 第一节 知觉与身体158-170
  • 第二节 梅洛—庞蒂的身体美学170-181
  • 第三节 艺术知觉与审美自由181-190
  • 第六章 直觉、艺术与审美主义190-218
  • 第一节 直觉的延展191-195
  • 第二节 艺术、诗与思195-208
  • 第三节 诗性“存在”208-218
  • 第七章 体验自由:福柯与生存美学218-252
  • 第一节 空间,外部219-235
  • 第二节 文学与越界235-240
  • 第三节 自我与生存240-252
  • 第八章 自由与他者的伦理空间252-278
  • 第一节 直觉、感知与审美的异质性252-260
  • 第二节 爱欲、无限与他者260-269
  • 第三节 自由与伦理的美学269-278
  • 结语278-285
  • 一、审美:从古典到现代278-281
  • 二、直觉、自由与生存281-285
  • 参考文献285-297
  • 后记297-2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友;论审美直觉在爱因斯坦科学创造活动中的作用[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陈大柔;;试论科学的审美直觉[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3 蒋永文;无蔽的瞬间:禅悟和妙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李铎;论王国维的“隔”与“不隔”[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桑建新;;新审美直觉与艺术创造[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马国柱;;禅“悟”与审美直觉[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7 俞兆平;;审美直觉的存在形态[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8 万兴华,陈金泉;张恨水小说与民众的审美直觉[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蒋永文;禅悟和妙悟:无蔽的瞬间[J];楚雄师专学报;1994年01期

10 俞兆平;;审美直觉的存在价值[J];贵州社会科学;198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德军;;逻辑分析与审美直觉的双重变奏——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现代化的特征和前景[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3 苏年布德;潘萍;乌达巴拉;;“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于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9年3月——5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4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蒋念祖;;艺术与人的发展[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周亚琴;;“郭沫若新诗的基本评价”座谈会纪要[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7 农磊;;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尹建军;;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非理性问题举要[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复兴 浙江省磐安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学生发型学校作主?[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岳介先;自然与自由观念如何向美学生成的[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李翔德;大美学时代[N];太原日报;2006年

4 叶隽;席勒与自由[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王直华;奥林匹亚:诗意的审美游戏[N];大众科技报;2008年

6 张柠;启蒙、市场和文学[N];文学报;2006年

7 廖家骅;当学生说不之后[N];音乐周报;2000年

8 黄力之;人文关怀与人的终极价值[N];学习时报;2008年

9 徐曼;富裕家庭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N];新华日报;2005年

10 徐忠根;由有尽之形去感悟无尽之意[N];中国商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中;直觉与审美自由[D];复旦大学;2012年

2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曙光;中国古代叙事文本评点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孔建平;文艺美学的维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盟;超越即回归[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万梁铖;十八世纪美学中的“自由”观念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晓明;油画中笔触的价值[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刘鑫;福柯作者观的美学维度[D];西北大学;2007年

5 李琼;让美走在自由之前——席勒人性论美学探析[D];安徽大学;2004年

6 陈科科;叔本华悲剧理论的现代性[D];中南大学;2004年

7 范晓明;寻求心灵的自由[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国轶颖;席勒“游戏说”美学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瑞丽;王国维“不隔”的境界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孟杨;《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中悲剧精神的对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84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84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3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