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美学研究——当前中国美学界论争的批判性考察
本文关键词: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美学研究——当前中国美学界论争的批判性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美的本质” 本质主义 反本质主义 意义 缺陷
【摘要】:"美的本质"问题再次成为当前中国美学界激烈论争的焦点。直斥其为"伪命题"者有之,坚持其为"美学基石"者有之,回避而另辟蹊径者亦有之。应予深入考察的是:对否弃者而言,美学研究走向了哪些不同的路径;对守护者来说,在后现代反本质主义的冲击下,"美的本质"发生了怎样微妙的变化。它们各自又有什么意义与缺陷。
【作者单位】: 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美的本质” 本质主义 反本质主义 意义 缺陷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20世纪50、80年代,中国美学界曾有过两次轰轰烈烈的大讨论。在承认“美的本质”的前提下,众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维度进行论证,形成了蔡仪派、吕荧派、朱光潜派、李泽厚派等不同的美学群落。如今,中国美学界再次掀起了火药味十足的大论争,“美的本质”依然是焦点话题。所不同者,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法;;为什么美的本质是一个伪命题——从分析哲学的观点看美学基本问题[J];东吴学术;2012年04期
2 李志宏;“美是什么”命题辨伪──认知美学初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3 李志宏;美本质研究将怎样终结——再论“美是什么”是伪命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4 李志宏;;认知科学美学与审美机器人[J];晋阳学刊;2012年02期
5 孙伟科;“美本质”的思辨——兼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美学的变革意义[J];南都学坛;2000年05期
6 张玉能;张弓;;为什么“美的本质”不是伪命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7 李志宏;张红梅;;根源性美学歧误匡正:“美”字不是“美”——兼向张玉能先生及实践美学谱系请教[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8 李志宏;王博;;“美是什么”的命题究竟是真还是伪?——认知美学对新实践美学的回应[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9 张玉能;;后现代实践转向与美的本质[J];河南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10 朱立元;;略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君兰;;从明心见性的参悟看佛禅思维方式的美学意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李涛;;从美学的新视野到泛审美的理解——中国审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刘敦萍;从《天净沙》的六种译文看接受美学理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王小琴;;音乐伦理学论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司杰;;“先锋派”概念景观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9 彭正梅;;学习中的消极经验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周;;身份焦虑与文本误读——兼及王朔小说与“先锋小说”的差异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彭彦录;;论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反乌托邦情结[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易全勇;辛竹叶;;课程知识选择与社会控制——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49-1956)课程运营为个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邓素文;;从提问方式看近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刘基玫;;对艺术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殷曼i_;;从艺术体制看艺术家的创造性[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蒋念祖;;艺术与人的发展[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万劲波;;弘扬绿色奥运精神与共建生态文明秩序[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汪伟全;;公共理性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韩会平;《米德尔马契》中乔治·艾略特女性伦理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8 彭震;“中国威胁论”——影响与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永利;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达;毛泽东民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中文;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理论[J];东南学术;2002年02期
2 张旭东;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性[J];读书;1999年12期
3 陈太胜;走向后现代的文艺学——兼谈当代西方的几本文艺学教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张法;;为什么美的本质是一个伪命题——从分析哲学的观点看美学基本问题[J];东吴学术;2012年04期
5 方克强;;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学再现世界”命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方克强;;文艺学:反本质主义之后[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李志宏;“美是什么”命题辨伪──认知美学初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8 李志宏;美本质研究将怎样终结——再论“美是什么”是伪命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9 王宁;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因子[J];理论与创作;1992年01期
10 李志宏;张红梅;;根源性美学歧误匡正:“美”字不是“美”——兼向张玉能先生及实践美学谱系请教[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军政;反本质主义批判[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2 和磊;;反本质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11期
3 李咏吟;;普世价值的寻求与文学反本质主义的困局[J];文艺评论;2009年04期
4 郭昭第;;从本质主义到反本质主义:艺术本质论的终结及其反思[J];当代文坛;2011年02期
5 聂春华;;个体言说与“普遍性”神话——从话语沟通看现今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文艺学论争[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6 王伟;;反本质主义、文论重构与中国问题[J];文艺争鸣;2013年01期
7 李自雄;;关于反本质主义的三个关系问题——兼答王伟博士[J];文艺争鸣;2013年05期
8 赖大仁;许蔚;;文艺学反本质主义:是什么与为什么——关于文艺学反本质主义论争的理论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王晓冬;;反本质主义与文学经典的解构和重构[J];青春岁月;2010年06期
10 姜延军;波普反本质主义的理论困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秦剑;追求符合文学实际的理论研究[N];文艺报;2014年
2 祁志祥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文学的“本质”问题是否可以探讨[N];文汇报;2014年
3 陶东风 金元浦 萧钰;悄悄的起步:《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玉芬;莫里斯·魏兹“反本质主义艺术观”批判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吕汉卿;当代文论生产中的反本质主义思维之商榷[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俊;反本质主义与艺术本质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唐彬杰;文艺学研究中的反本质主义论争:维特根斯坦与中国[D];西南大学;2011年
6 谢微;反本质主义语境下的文学本质问题[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娜;维特根斯坦反本质主义思想[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85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8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