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对我国当前社会实践审美化几个热点问题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7-08-16 21:12

  本文关键词:对我国当前社会实践审美化几个热点问题的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当下中国 社会实践 审美追求


【摘要】:社会实践审美包含着审美主体对客体(审美对象)的欣赏、认识与评价,是主体在接触客观现实中的审美对象时所引起的情感上的升华,这种审美活动的产生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增强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基层一线普通劳动者的尊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培养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作风,在感性与智性的交融中形成社会审美内驱力,对于凝聚民心和力量,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党的作风建设只有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才能不断增强,党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社会实践审美化是密切党群干部关系的实际行动在这一征程中的一种崭新的境界。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关键词】当下中国 社会实践 审美追求
【分类号】:D261
【正文快照】: 关于审美问题,马克思提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境界,这就是社会实践审美化,他通过对经济学和哲学问题进行比较、综合研究,认为人类应该把审美置于社会发展的宏大背景中去理解和把握。他的这一重要思想,深化了人类对社会生活及其本质的认识,进而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劳动)来解释社会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秀华;;党课审美化教学方法探析[J];中共铜仁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2期

2 张永昊;审美化教学及其课前的美学施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李新市;;社会实践审美化:开启“社会美”蓬勃发展的锁钥[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4 牛婕;;浅谈“浙江最美现象”的道德审美化趋向[J];学理论;2013年23期

5 张国镛;徐冬;;高校党课审美化教学刍议[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年03期

6 戴莉莎;;对大学英语教学审美化的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李新市;;对我国当前社会实践审美化几个热点问题的探索[J];大连干部学刊;2014年07期

8 杜萍;高校德育审美化初探[J];青年探索;1999年03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万里;;论古文学研究中的审美化与科学化(纲要)[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刘忠轩;;谈审美化教学在语文课中的应用[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3 王旭晓;;现代消费审美化与美学在经济领域的作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封平华;;新课程标准下的几何审美化教学[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史影;史晓晔;;关于艺术教育审美化的研究与实验[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周文华;;浅论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化与学生创造性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深圳大学教授 庄锡华;构建审美化的生活方式[N];深圳特区报;2012年

2 庄锡华;美丽中国与生活审美化[N];文艺报;2013年

3 姜文振;谁的“日常生活”?怎样的“审美化”?[N];文艺报;2004年

4 徐碧辉;自然美的发现与审美化的生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胡经之;生活审美化,艺术应何为?[N];文艺报;2005年

6 宜春市实验小学 易小明;语文审美化教学催生高效课堂[N];宜春日报;2010年

7 ;语文教学能否实现审美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陶东风;什么是“好生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高教学会美育分会秘书长 王旭晓;呼应现代消费审美化的美学作为[N];中国艺术报;2011年

10 仲呈祥;审美化艺术化的时代强音[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全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化的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秦琳琳;中学语文审美化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郑美娟;生活的审美化与诗意向往[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4 李运军;论审美化的语文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5 冯慧娟;人生审美化的至境[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国芩;新课标下中学语文审美化教学新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孟凌;个体的审美化生存[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丽萍;职业,,人诗意的栖居地[D];山东大学;2005年

9 林志芳;语文教师工作状态审美化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宋燕;课堂教学审美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85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85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4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