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宗教的纠葛及其应有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美学与宗教的纠葛及其应有的关系
【摘要】:从西方美学史上看,美学同宗教的关系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即美学与宗教学说互为一体的阶段、中世纪的宗教美学阶段、美学和宗教保持距离的阶段、美学欲以取代宗教的阶段和美学欲以清除宗教的阶段。回望美学的发展历程,欲以取代宗教、回归于宗教、清除宗教的美学,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身的发展。美学要健康成长,既要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又应当从宗教当中吸取营养和智慧,还要将宗教当中特有的审美体验和审美现象作为其研究的对象。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
【关键词】: 美学 宗教 纠葛 关系
【分类号】:B83-05
【正文快照】: 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历来与宗教有着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因此,美学和宗教及其学说之间产生了许多难以厘清的纠葛。这些纠葛便造成了美学上的诸多难题,如神学美学是神学还是美学?美学和艺术应不应该取代宗教?美学能否和应该抛开宗教学说?解决这些难题就需要厘清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冉祥华;;宗教与艺术的内在关联[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2 潘知常;;“以美育代宗教”:中国美学的百年迷途[J];学术月刊;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学好;;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伍永忠;;朱光潜的美学与人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张公善;;西方古代生活观的三大范式——生活诗学基础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程炳杰;;欧洲合唱美学范式从古典到浪漫的转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聂笃友;;走过刀口——略议海子抒情诗的抒情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8 冯黎明;现代哲学的日常化倾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9 李中原;;中世纪罗马法的变迁与共同法的形成[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10 张世英;;“本质”的双重含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黑格尔、狄尔泰、胡塞尔之间的一点链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淑梅;李淑云;;论哈罗德·拉斯韦尔“五W”传播模式视野下的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铮;;简论人类文明的艺术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吕进;;重庆与20世纪中国新诗[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王磊;;“两种文化”冲突的和谐意义[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李创同;王志庆;;约阿基姆的历史观与历史哲学[A];国学论衡(第五辑)[C];2009年
6 韩彩英;;关于西方哲学-科学之形式逻辑范式的理性批判[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王朝霞;;浅论感官认知对包装设计的优化作用[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杨向荣;;现代艺术的存在之维及其反思——阿多诺论艺术的历史传承性[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5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7 尹霄;乔治·鲁奥的叙事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9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卓;中国20世纪80-90年代“武术气功热”中传媒角色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群;欧洲中世纪圣像画的形式语言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段艳;论休谟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巍;谁在边缘地[D];南昌大学;2010年
4 周丽菊;有限之无限[D];南昌大学;2010年
5 李苏;建成环境的使用后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施志杨;政治笼罩下的宗教纷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潘壮盛;胡锦涛的和谐动力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杲晓东;室内设计的本原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袁荣蓉;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郭潇;分判与会通:中西意象理论的对话[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檀传宝;宗教信仰与宗教道德——兼论学校德育的相关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彭肜;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张育英;谈宗教与艺术的关系[J];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01期
4 徐岱;论当代美学研究的价值支点[J];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05期
5 黄明理;宗教的道德信仰资源探析——由宗教道德擢升为道德宗教[J];学术月刊;2004年09期
6 陈炎;;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醒尘;美学研究不可忽视艺术——喜读李欧《论艺术》[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毛萍;美学究竟研究什么?[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李军学,庞壮;体验、反思、否定——美学思想方法论刍议[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姜奇平;“以客户为中心”的体验——经济学与美学比较研究之二(上篇)[J];互联网周刊;2002年16期
5 范守信;素质教育与“美学”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6 陈学明;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美学理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唐桃;美学的自觉——元美学研究导言[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骆冬青;政治美学的意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张光芒;启蒙美学与政治美学比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李正学;;网络呼唤美学[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在昆明召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2 ;全国美学会议分别召开高校美学教学和造型艺术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3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胜利闭幕 成立学会 通过章程 选举理事并提出学会工作计划和建议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发言[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5 曾建平;;知识产品与美学在知识经济中的整合——关于“美学经济"命题的论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刘兴家;;写作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思考[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7 马莉;肖光来;;运动美学理论研究的突破与转向[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江苏省美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9 顾永芝;房亚红;;美学是什么[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10 王柯平;;美学研究中的可能缺漏(提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来先;濒危的“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张丹飞;市场呼唤新型美学教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3 贾立钢;认识“企业美学”[N];光明日报;2008年
4 滕守尧;序《通俗美学》[N];中国文化报;2000年
5 维安;美学第三次大讨论条件具备[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王洪岳 谭好哲;吴炫对美学的“否定”[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纪尧;和谐派美学的创立者[N];光明日报;2003年
8 刘悦笛;美学研究的“本土方法”哪去了?[N];文艺报;2005年
9 刘成纪;时代潮流与美学使命[N];新闻出版报;2000年
10 刘金祥;遭遇泛化后,,美学何以自省?[N];中国艺术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纪;汉代美学中的身体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_";非总体的星丛[D];浙江大学;2005年
3 孙晓艳;艺术与技术的辩证法[D];复旦大学;2010年
4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汤拥华;先验论美学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谢昌飞;阿多诺美学视域下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妍慧;“表现性形式”的历史呈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凯军;蔡元培实验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志强;“消逝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简显鹏;美学与革命[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筵莉;“美学”概念在中国近代的缘起与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崔璨;福柯的生存美学及当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崔国清;日常生活视阈下的天气美学[D];兰州大学;2013年
6 邱艳艳;论美学中的爱[D];郑州大学;2007年
7 徐金凤;敞开美学的情感之维[D];湖北大学;2011年
8 童小畅;消费社会:美学终结的时代[D];四川大学;2005年
9 熊晓庆;视界融合[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孙迁迁;女性审美特征与女性美学建构[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88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88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