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审美意识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7-08-19 11:27

  本文关键词: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审美意识的完善


  更多相关文章: 生产力 审美观念 审美能力 审美理想


【摘要】:生产力既是促进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不断进步的结果。审美是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它是一种综合的活动,服从认识的一般规律,即从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到抽象深刻的理性思维。在简要阐释生产力的历史发展对于审美的意义后,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不仅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审美的产生,而且生产力的发展也丰富了人类审美的内容和形式。
【作者单位】: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
【关键词】生产力 审美观念 审美能力 审美理想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审美意识是审美主体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对象的美与丑的外在直观特征和内在本质属性的情感体验。它是随着人类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恩格斯曾经说过:“只是由于劳动……,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左军;对编辑美学原则及其特征的探讨[J];编辑学报;1995年04期

2 弭希荣;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钟首民;英文广告语言的审美特征[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4 强巴曲杰;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J];中国藏学;2002年04期

5 肖峰;从三个层次看技术实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胡永亮,姚慧琴;试论《资本论》中的产业技术进步理论[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7 董锋;论悲伤美[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宁茉玲;新时期女性社会地位的动摇与女性教育趋向[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季桂起;从人的审美到审美的人——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一条思想线索[J];德州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熊斌;论科技传播的社会价值[J];大众科技;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倪钢;许宁;;技术与艺术关系问题解析[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2 倪钢;;基于隐喻理解的生态学的技术结构理论[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沈心敏;王之栎;刘雨川;;试议摩擦学的美[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4 常君睿;;论大学生的审美个性及其培养——康德美学思想的启示[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D];复旦大学;2003年

3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4 刘海生;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与实践[D];复旦大学;2003年

5 林大志;四萧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6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华茂;知识实践论[D];吉林大学;2004年

8 方建锋;论现代教育中的实质非理性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邵晓峰;中国传统家具和绘画的关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刘冠军;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褚冬竹;弹性·整合[D];重庆大学;2001年

3 叶楚定;中学文学教学审美空白说[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冯巩;相声艺术创新的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魏华;陈洪绶与伦勃朗艺术人格心理探析与比较[D];河南大学;2002年

6 陈祁岩;设计艺术中的“格式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庞华玮;电视新闻形式的美学价值[D];暨南大学;2002年

8 谢颖颖 ;王昆声乐表演艺术风格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10 王娟;李商隐咏史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之昂;;身体—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2 倪雅男;;从“奇”的审美观念到以“奇”为美的理论[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刘可钦;中国古代审美观念中的时空意识[J];江海学刊;1996年05期

4 寇鹏程;中国审美观念的虚化价值取向[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霍然;;论北朝西部审美观与盛唐美学思想的展开[J];西域研究;2006年04期

6 闫俊;;浅谈商品美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7 郭郁烈;藏族审美观念初探[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9年02期

8 黄晓红;俞成义;;从魏晋审美意境的转变看哲学史的逻辑发展[J];晋阳学刊;2006年04期

9 何双及;智慧的碰撞——偶合简论[J];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02期

10 李西建;审美观念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宪年;;走向综合、融通的新世纪中国美学(纲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3 於贤德;;论美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钱雯;;道家美学思想探微[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施江斌;;试论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杨安翔;;审美文化视野下的生态写作[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蒋孔阳;;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现代美学[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9 潘智彪;;美育与人的审美需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高金生;;“感性”的回归与泛滥——1990年代以来当代审美文化的历史演变[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俞吾金;该不该批评病态的审美现象和观念[N];文汇报;2002年

2 周来祥;和谐美学与和谐社会建设[N];人民日报;2007年

3 ;什么是自我的困境?[N];文汇报;2002年

4 徐州师范大学校长 徐放鸣邋教授;儒家经典中的审美智慧[N];新华日报;2007年

5 周来祥;《中华审美文化通史》的思想和特点[N];光明日报;2008年

6 陆扬 复旦大学中文系;“观念即艺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赵勇;审美文化与消费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方英敏;先秦美学中的身体审美和身体问题[D];南开大学;2009年

2 胡敏;中西人体美观念及其表现形式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樝;商品的审美价值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2 陈鹏飞;生态美学:理论基础及其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申洋;重塑中原“美”[D];郑州大学;2007年

4 顾俊剑;论先秦蚕丝文化的审美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爱萍;“伪娘”审美现象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6 孙红;论转型期审美文化走向及建构[D];郑州大学;2000年

7 黄怡鹏;“文”的美学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马军英;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1年

9 谢晓兰;李渔生活美学的当代阐释[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00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00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2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