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美学与黑格尔美学比较探析
本文关键词:老子美学与黑格尔美学比较探析
【摘要】:老子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得以发展的基础。黑格尔是西方美学的集大成者,其著作《美学》对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更是起到不可替代作用。比较和分析老子的"美"与黑格尔的"美"的共通性和差异性,探析二者的美学思想,无论是对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还是对于追寻美的本质及其历程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老子 黑格尔 美学 道 理念 对立统一
【基金】:2013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课题“硕士生公共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管理创新研究”拓展性阶段成果,批准编号:SDYC13053
【分类号】:B83-06
【正文快照】: 老子是道家美学的代表,他既是道家哲学的奠基者,也是道家美学的创始者,在整个中国美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黑格尔是西方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美学思想影响了整个西方美学的发展。黑格尔在包括美学在内的“每一个领域中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1](P225),这是恩格斯对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伟林;黑格尔美学思想述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2 田建平;论老子的美学思想[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3 李林;老子美学与黑格尔美学比较概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4 靳青万,赵国乾;论老子“道法自然”说的美学内涵及意义[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姚爱斌;人的本质力量和审美自由尺度的双重缺失——黑格尔自然美论的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3 秦裕芳;智慧·健康·意志──整体地走近老子的若干断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刁生虎;老庄直觉思维及其方法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5 伏爱华;;“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张晓敏;;论“无用之用”的现代美学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陈育德;画形于无象 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凤文学;;人与自然和谐: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王焱;;庄子与中国艺术精神之生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周威兵;;试论秦汉庄学和中国艺术精神之关系[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张梅;;《庄子》的语言艺术——卮言——从庄子的立言态度与立言方式谈起[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4 金丹元;;深入思维层次比较中西艺术[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5 吾淳;;略论中国古典乐论中谐和审美思想的生成[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6 陈友军;;略论电视剧收视率与艺术审美价值的关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7 包兆会;;道家、道教对基督教的启发[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8 彭锋;;“道”的美学阐释[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9 李祥林;;中国画的尚简精神[A];东方丛刊(1994年第1辑 总第八辑)[C];1994年
10 任昕;;庄子思想与中国绘画精神——兼谈中西绘画差异[A];东方丛刊(2000年第1辑 总第三十一辑)[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5 过晓;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胡新群;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祁晓庆;敦煌归义军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徐广伟;东北渔猎先民原始图符纹饰在赫哲族中的传承与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甘生统;皎然诗学渊源考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月;浅析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形神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永荣;林泉之心 缘情写意[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米丰翠;《老子》母性品格审美探微[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陈继荣;魏晋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赵雪梅;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毓君;和谐之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何斓;教化与审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清;黑格尔、中国学术和现代性[J];读书;2003年04期
2 林庆;黑格尔实践思想探析[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张小媚;论黑格尔现实观的政治意义[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王德贞;浅析黑格尔“具体”、“发展”原则[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张小媚;从黑格尔论“现实”中看其政治观[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年04期
6 石伶亚,黄飞泽;论黑格尔哲学关于生命的阐释[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庄桂成;黑格尔与20世纪中国“典型论”[J];江汉论坛;2004年03期
8 段向云;;马克思如何实现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孟宪婧;张慧君;;黑格尔辩证法的真正内涵[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丁恒星;李娟;;哲学终结了吗[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汐朋;胡亚军;;马克思与黑格尔知性观之比较[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2 张大卫;;“时代的囚徒”——重思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3 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关系[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4 陈一壮;;黑格尔、方以智辩证法思想比较研究[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5 徐卫红;;黑格尔国家神话中的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黄小洲;;论黑格尔的自由谱系学[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福生;;从思辨到革命——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李鹏程;;论黑格尔宗教哲学的形而上学建构[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杨善解;;论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及其演变——兼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涯倩;;试论共同体的宗教本质[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熹;黑格尔:一种最新的阐释[N];光明日报;2002年
2 严兆军;黑格尔的现代形象[N];文学报;2002年
3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俞吾金;“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的方法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许纪霖 本报记者 陈菁霞 整理;“中国时刻”背后的黑格尔式命题[N];中华读书报;2013年
5 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哲学系 孙宁;从黑格尔式的外衣中解放出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南开大学哲学院 齐艳红;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与历史主义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张世英(北京大学教授);勾画黑格尔的现代性形象[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8 于涛 赫尔辛基大学哲学系、南开大学哲学学院;宗教不应成为国家的统治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朱志荣;黑格尔美学研究的典范[N];中华读书报;2013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郑忆石;黑格尔哲学之光折射近代俄罗斯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峻;国家与革命:黑格尔与马克思关系的历史性解答[D];吉林大学;2011年
2 庄振华;黑格尔的历史观[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李莹;黑格尔的个体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福生;从思辨到革命——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D];吉林大学;2004年
5 丁三东;论黑格尔的自由谱系[D];武汉大学;2005年
6 徐晓庚;黑格尔关于造型艺术一般问题的考察[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7 章忠民;黑格尔的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2年
8 朱长兵;黑格尔真理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张宗艳;黑格尔思辨概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孙旭武;现实与逻辑——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妍;黑格尔“反思”思想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罗健;黑格尔的绝对与有神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泽天;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晓永;改革开放以来的黑格尔哲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5 周振权;黑格尔知识理论新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颖;黑格尔自然美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晟滔;艺术美的哲学底蕴——黑格尔《美学》第一卷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静;黑格尔艺术理论的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07年
9 潘中伟;黑格尔辩证法批判[D];河南大学;2001年
10 杨振宇;黑格尔精神视野下的人及其生存境遇[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06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06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