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宗白华的“晋人之美”言说

发布时间:2017-08-24 00:20

  本文关键词:宗白华的“晋人之美”言说


  更多相关文章: 宗白华 晋人之美 艺术化人生


【摘要】:宗白华标榜散步美学,追逐晋人风致,礼赞晋人风韵之美,从而唤起国人对魏晋美学的重新关注。他以唯美的艺术来谋求生活的充实和诗意,晋人之美成为民国文人接纳传统资源的有效谱系。他的"晋人之美"言说为时代个性的解放寻觅到了传统文化的因子,强化了世界美学中的中国声音,从而为传统美学的现代转换作出了典范性的实践。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宗白华 晋人之美 艺术化人生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民国文人的魏晋情结研究》(12YJA75102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魏晋时代,缘于儒学控御能力的消退,整个文化天空弥漫着一股张扬个性、追求自由的气息。魏晋士人委运任化、怡情山水的自得之趣,以及种种编织审美人生的不懈努力,成为了后世文人不断企羡的目标。由于文化境遇的类似,魏晋之美在民国得以大面积地体认和传承。被誉为中国“美学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全田;禅宗文化的悟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程金福;论广告艺术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赵学存;;宗白华关于中西美感发生论的比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赵星;王慧芳;;《谐铎》与《续谐铎》在祁门成书考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宋金亮;;从《世说新语》中再说德行与个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赵星;;刘辰翁的杜诗评点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李昌舒;;嵇康之“心”的美学意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姜巍;;生命的律动——宗白华的美学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9 田沐禾;;汉字的意象性和图像性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10 赵丽;;浅论谢灵运山水诗中的隐逸情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立光;;汉画像中人物图像的美学特点[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建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旅游审美观[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阴帅可;明清江南宅园兴造艺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熊江梅;六朝文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华;汉魏六朝宴饮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尚莹辉;新时期中国重彩艺术语言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吴振韩;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与家具风格演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康建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苗菊;《世说新语》与《儒林外史》之叙事共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5 严雯;歌德对宗白华艺术人生观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6 葛娟;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苏州大学;2010年

7 覃傲霜;论况周颐《蕙风词话》美学思想[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米丰翠;《老子》母性品格审美探微[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萍;汉字造型对现代版面编排设计的启示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凡;“舞”:中国艺术的审美基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枫;;湖畔漫步的美学老人 忆念宗白华师[J];读书;1988年01期

2 李衍柱;生命艺术化 艺术生命化——宗白华的生命美学新体系[J];文学评论;1997年03期

3 陈望衡;宗白华的生命美学观[J];江海学刊;2001年01期

4 孔晓音;;宗白华小诗含蕴的“和谐”[J];文学教育(上);2009年11期

5 管军;转型时代的宗白华——宗白华美学思想及方法论[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赵君;“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宗白华形上诗学建构中的“民族根性”[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宗白华;;宗白华论文两篇[J];书画世界;2009年01期

8 朱良志;纪念朱光潜、宗白华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9 一渡;纪念朱光潜、宗白华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J];台声;1996年11期

10 杨庙平;宗白华与《巴黎手稿》[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文风;;梁启超、宗白华美学的相似性及其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张文涛;;对传统的发现和阐扬——宗白华美学思考的价值关怀[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宗白华;;忆郭沫若君[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4 宛小平;;简论方东美宗白华时空意识与西方时空意识的异同——兼论方宗俩先生以时空为形而上的艺术哲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郁慕镛;;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一大缺陷[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6 李衍柱;;“天下同归而殊途”——谈中国现代文艺学建设的三种不同模式[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廖久明;;横站:青年郭沫若——以《论中德文化书》为例[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徐湘霖;;“纯素”之美与文人的“禅"意识[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冯宪光;;论《三叶集》的文化价值意识[A];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同华;“宗白华研究专家”究竟做了些什么[N];文汇报;2009年

2 萧湛;宗白华艺术意境的结构论[N];文艺报;2005年

3 赵利民 王朝洁;走近宗白华[N];中国文化报;2002年

4 袁李来 罗静;行云流水宗白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5 龚静;重新与宗白华一起散步[N];东方航空报;2000年

6 袁李来 罗静;行云流水宗白华[N];光明日报;2002年

7 李丽;宗白华的“散步”方式[N];文艺报;2001年

8 蒋述卓;宗白华与中国现代诗学[N];文艺报;2004年

9 丁辉;“著作等身”的文学时代[N];文学报;2010年

10 宫承波;厚积殚思著新篇[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文风;宗白华与中国现代诗学[D];暨南大学;2003年

2 王进进;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5年

3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姜勇;宗白华美学与现代新儒学[D];吉林大学;2008年

5 田智祥;宗白华的精神人格与美学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云亮;话语的转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张黎敏;《时事新报·学灯》:文化传播与文学生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唐善林;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10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燕;宗白华的生命美育课程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靖;论宗白华诗画美学思想[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韩君君;宗白华美学中的“生命观”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宋婕;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D];延安大学;2010年

5 顾少锋;现代性视域下的宗白华美学[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智小平;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生命观[D];内蒙古大学;2010年

7 李燕;宗白华意境论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林敏敏;从超二元对立角度浅析宗白华意境论[D];云南大学;2011年

9 牛志勇;试析宗白华具生命色彩的时间观念[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志超;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28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28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9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