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自由与审美主义

发布时间:2017-08-24 00:19

  本文关键词:审美、自由与审美主义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 自由 审美主义 审美化 审美自由


【摘要】:在审美中,我们将会生成一种超越性的自由感,这就是审美自由。因而,审美自由并不只指感官自由,它更是指主体知情意完美协调的自由。推而广之,审美自由还将包含道德和意志内涵。换句话说,将世界审美化,审美自由将是广义的和终极的自由——审美主义就是这样的逻辑。从自由出发,审美最终导致真正自由的实现。这既是主体审美的历程,也是审美自由自身的要求。自由是主体性的自由,其核心理念是广义的"审美"。在这一意义上,审美与自由就是同义语。在此基础上,现代西方形成了审美主义思潮。不过由此出发,审美至上论、唯美主义、日常生活审美化等审美主义纷至沓来。事实上,这些将审美泛化的做法都与西方传统的神性或救赎理想密切相关。回到当下、回到眼前,我们能够把握和理解的"实在的"自由就是审美自由。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审美 自由 审美主义 审美化 审美自由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美的向往与追寻古已有之,但“审美”(及其观念)却是在近代才形成的。从康德开始,审美成为人实现自由的重要手段;而到了席勒那里,审美则成为人之完善的标志。在审美中,主体的心意情志得以充实、完善与满足,而它最终将获得真正的解放。当然,审美是主体的一种自由的体验,“(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春时;;存在显现难题与海德格尔的审美主义转向[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周云水;;独龙族禁忌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4 孔庆庆;;《聊斋志异》中的世情悲剧意识及其消解方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贺诗泽;;海子:精神冰点的生命独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秦裕芳;智慧·健康·意志──整体地走近老子的若干断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8 姚爱斌;康德、叔本华崇高论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薛雯;朱光潜的文艺与道德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5 段义猛;余柏椿;郭汝;;西部省会城市景观特色审美结构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龚举善;;转型期美学的现代化行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刘浏;;论晚唐咏史诗的炼事与炼意[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8 张永缜;;人类面向未来的路向选择:共生时代[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9 燕京晶;刘仲林;;驯服“莽兽”:“两种文化”的融合对科技发展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张立群;;垂落的姿态及其延展的过程——关于李轻松诗歌几种关键词的解读及其他[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琼;;唯美主义的历史:从道德社会到消费社会[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2 毛崇杰;后现代美学转向——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身体美学[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章长城;;试论蔡元培的审美主义思想[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顾梅珑;;审美主义的内在危机及其超越[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5 张之沧;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主义[J];唯实;2003年11期

6 刘士林;;古典主义与审美主义批判[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7 龚山平;康德与席勒审美主义思想比较[J];浙江学刊;2000年01期

8 莫运平,顾亚娟;尼采审美主义与基督教救赎说之比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陈全黎;作为反思现代性的实践美学——驳“实践美学终结论”[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吴兴明;;美学的扩张:作为社会理论的审美主义[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建高;;论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的现代审美主义追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王旭晓;;现代消费审美化与美学在经济领域的作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4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5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邹其昌;;美学与知识经济时代[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马德邻;;孔子美学思想再评价[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晓宁;;林语堂的美学思想方式[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10 朱志荣;;论梁启超的审美趣味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肖建华;当代美学的审美主义转向[N];光明日报;2009年

2 胡友峰;如何研究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N];文艺报;2011年

3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肖鹰;诗意地栖居在审美主义的白夜[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李翔德;大美学时代[N];太原日报;2006年

5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德胜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 彭锋;“美学与日常生活”[N];光明日报;2009年

6 韩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澄明“审美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凌继尧;解读“大审美经济”[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徐碧辉;自然美的发现与审美化的生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彭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迷误[N];光明日报;2008年

10 周星;美育应走向审美情感教育[N];学习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中;直觉与审美自由[D];复旦大学;2012年

2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叶世祥;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康艳;“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辨析[D];辽宁大学;2009年

6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许航;席勒美育思想的现代性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郑美娟;生活的审美化与诗意向往[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3 赵丽萍;职业,,人诗意的栖居地[D];山东大学;2005年

4 万梁铖;十八世纪美学中的“自由”观念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侯春菊;艺术拯救人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鹏英;审美的人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走向审美化的企业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孙琳琼;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审美关怀[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张文通;海德格尔的主体间性美学思想[D];厦门大学;2006年

9 刘子岸;审美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自红;现代性的困惑[D];暨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28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28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3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