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
发布时间:2017-08-26 21:28
本文关键词: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
【摘要】: 生态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根源,有它得已产生的人文因素的。现代化在褪去了促进文明发展的光环之后,也暴露了它的弊端,人类文明在带给人们无比优越和便捷的物质生活背后,却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创伤,对人类的生存境遇提出了挑战。面对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社会竞争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被压抑,甚至被扭曲,精神状态出现了异恙。这种后现代经济和文化状态是生态美学孕育的土壤,而生态学向新领域发展的态势,即它和人文科学的结合,则给生态美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从个体精神生态的理论背景、精神生态理论的提出及发展、精神生态的理论基础等方面建构精神生态的理论。论文的主旨是论述个体精神生态的和谐发展,生态美学研究的视角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认为生态美学应该转而研究个体精神的内在完满与和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心灵默契。
【关键词】:生态美学 精神生态 生态学 和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8
- 一、生态美学理论概述8-14
- (一) 生态美学理论的提出及在中国的发展8-9
- (二) 生态美学研究现状9-14
- 二、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14-20
- (一) 个体精神生态提出的背景14-15
- (二) 精神生态的提出及发展15-17
- (三) 精神生态的理论基础17-20
- 三、生态美学研究的是个体精神生态和谐发展20-26
- (一)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学观念20-21
- (二) 生态美学的任务是促成个体精神生态的和谐发展21-26
- 四、个体精神生态理念的价值26-29
- (一) 和谐的个体精神生态是审美教育新时期的诉求26-27
- (二) 精神生态为美学走出困境提出新思路27-29
- 结语29-30
- 参考文献30-32
- 后记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锋杰;“生态文艺学”的理论之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聂振斌;关于生态美学的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杨春时;论生态美学的主体间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朱志荣;中国美学的“天人合一”观[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曾繁仁;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美学观[J];文学评论;2005年04期
6 张玉能;实践美学与生态美学[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曾繁仁;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刘恒健;论生态美学的本源性──生态美学:一种新视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刘精科;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综述[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水芬;生态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43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43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