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旅行与效果历史: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的当代意义
本文关键词:理论旅行与效果历史: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的当代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蒋孔阳 《德国古典美学》 效果历史 当代意义 理论旅行
【摘要】:从效果历史所显示的当代意义来看,作为文化文本的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具有三重视域融合效果。首先,《德国古典美学》传达出作为西方古典美学发展高峰的德国古典美学在毛泽东时代历史存活中的理解和表达,形成了《德国古典美学》的第一个效果历史视域。同时它也传达出蒋孔阳修改、出版此书时改革开放初期视域对当时历史的理解,构成了效果历史的第二个视域。第三个视域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德国古典美学》作为思想理论资源参与当代美学理论建构以彰显其与当代历史文化对话的可能。多维历史视域叠加共同构成了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文本的历史事实及其理解的历史,其效果历史呈现出复杂的当代意义及其贡献,也部分地呈现出西方文化的理论旅行在中国学者的接受和阐释中参与架构中国当代精神的过程。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蒋孔阳 《德国古典美学》 效果历史 当代意义 理论旅行
【分类号】:B83-06
【正文快照】: 阐释学认为:“真正的历史对象根本就不是对象,而是自己和他者的统一体,或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实在以及历史理解的实在。一种名副其实的解释学必须在理解本身中显示历史的实在性。”[1]387阐释学所强调的历史实在性其实是历史与历史理解的叠加。蒋孔阳的《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立元;西方美学研究的新收获——评介蒋孔阳副教授的《德国古典美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2 朱立元;;康德美学研究的新突破——曹俊峰先生《康德美学引论》新版读后[J];武陵学刊;2012年06期
3 凌昌;台湾出版蒋孔阳著作《德国古典美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传友;;时间间距:意义的创生之渠——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朱志荣;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牛文君;;具体化:关联伽达默尔诠释学和实践哲学的重要概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鲍永玲;;共在、同居和世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娄开生;;试析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传统观[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袁海燕;赵勇;;大屠杀电影及其影像“生产”的困惑——以南京大屠杀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7 李金辉;;解释学理论中的实践解释学转向[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8 韦拴喜;;技、道之思——兼论美的本质问题[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方超群;;论文学作品声誉的显晦[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王桂芝;;语言的历史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秋群;;西方语境下对庄子的美学误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张同胜;;关于《水浒传》误读误解问题的探讨[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3 何华;;解读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语言转向[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万莲子;;池莉与潘诺娃日常写实小说的文化魅力[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6 王远坤;;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王则远;;植根传统 对话会通——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黄广芳;现象学视角下高校英语新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红霞;教学工程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治红;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茶馆》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霞;基于课堂生生互动的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金珊;生存游戏型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欧阳继梅;现代诗性隐喻:作为消解现代诗歌困境的一个方法及其建构[D];云南大学;2010年
8 王海霞;康有为儒家经典诠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贤平;“象征”与“隐喻”的比较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谢丽娟;差异与汇通[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能;;德国古典美学的艺术论[J];长江学术;2006年01期
2 曾繁仁;关于德国古典美学的三个基本命题[J];文史哲;1993年01期
3 张玉能;科学技术与德国古典美学[J];荆州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4 倪胜,张黔;德国古典美学中的对象化问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潘立勇;朱子理学美学与德国古典美学之比较[J];文艺研究;2001年03期
6 陈海燕;德国古典美学关于“人与自然”的探索及启示[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章辉;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对德国古典美学的影响[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8 董晔;;论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美学的批判与超越[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3期
9 朱鹏飞;;从“美的理想”、“技巧中的自然”到“美的规律”——也谈马克思对德国古典美学的继承与革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张旭曙;;德国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概念[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繁仁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二律背反的成像:魏玛小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海钢;审美与自由[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龄予;德国古典美学中的艺术分类[D];黑龙江大学;2014年
3 鲍睿;论蒋孔阳的德国古典美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59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59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