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新世纪美学热点探索》出版之际
本文关键词:写在《新世纪美学热点探索》出版之际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学 新世纪 新时期 美学研究 实践美学 上海市 艺术作品 现代性 出版 学术成果
【摘要】:正上海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国际化的金融大都会,也是具有特色的文化大都市,是全国美学研究的重镇。新时期以来,上海的美学工作者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出版了多种标志性的美学研究成果,发表了若干有影响的美学论文,获得了许多省部级以上的重要奖项,为中国的美学园地增添了道道异彩,涌现了不少享誉全国乃至海外的著名学者。上海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美学工作者大多集中于上海市美学学会这样一个学术平台。多年来,上海的美学工作者利用这样一个平台捕捉动态,交流心得,切磋学问,自由论辩,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推动了优质学术成果的诞生。《新世纪美学热点探索》(朱立元主编,商务印书馆2013年出版)就是过去5年上海市美学学会成员优秀美学论文的一次集中展示。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政法学院国学研究院;
【关键词】: 审美学 新世纪 新时期 美学研究 实践美学 上海市 艺术作品 现代性 出版 学术成果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上海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国际化的金融大都会,也是具有特色的文化大都市,是全国美学研究的重镇。新时期以来,上海的美学工作者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出版了多种标志性的美学研究成果,发表了若干有影响的美学论文,获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平;具有新意的美学专著——《审美学》[J];晋阳学刊;1987年06期
2 李斌;人本美学研究的新力作——《审美学》简评[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新时期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之一(两篇)[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4 王定天;美学研究的新开拓——读王世德《审美学》[J];探索;1989年01期
5 徐勇;反驳实践美学终结论——与章辉先生商榷[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方文鸣;以审美为核心 以美育为旨归——评王世德新著《审美学》[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7 成联合;《审美学》:Aetshetic的回归[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8 彭公亮,王清汉;试论审美活动的人文品性及其与实践的关系[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7期
9 张玉能;实践美学与现代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王建疆;;是美学还是审美学?[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曾繁仁;;新时期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王柯平;;美学研究中的可能缺漏(提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徐端午;;新时期的美育与艺术教育(第五届全国美学大会论文)[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8 李祥林;;少数民族·文论及美学·中国特色文化[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陈晓春;熊良智;;从中国传统本然美学看实践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龚举善;;转型期美学的现代化行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悦笛;走上美学研究的“中国化”之路[N];人民日报;2010年
2 马佩林;美学研究的“关键词”[N];学习时报;2010年
3 任雪;坚持美学研究的辩证唯物主义传统[N];文艺报;2010年
4 吴中胜 张燕;建构中国自己的审美学[N];文艺报;2009年
5 齐峰;建构时代美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6 刘悦笛;美学研究的“本土方法”哪去了?[N];文艺报;2005年
7 汝信;美学也应关心民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8 李修建;直面器物的美学研究[N];文艺报;2009年
9 南开大学哲学系 陆扬;现代性和文化霸权不是一回事[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肖世敏;关于《审美疲劳》与美学研究问题[N];文艺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2 刘成纪;汉代美学中的身体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3 张政文;批判哲学框架中的康德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4 李明;在美学的转捩点上[D];复旦大学;2006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河成;审美共通感的现代政治哲学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8 杨江涛;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志勇;新时期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论争及启示[D];山东大学;2009年
2 赵宗泽;近三十年王朝闻美学思想研究的问题阈[D];西南大学;2008年
3 刘超;论卡西尔符号论文化哲学的美学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5 赵新雅;探究现代性“美育”思想的中国化过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自红;现代性的困惑[D];暨南大学;2002年
7 吕宏波;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美学与“审美无利害”的起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君;现代审美经验的阐释与开拓[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宋婷;和谐社会视阈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10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59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59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