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观的当代性思考
本文关键词:中国美学观的当代性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美学观 现当代文化 复古思潮 色彩观 庞朴 六法论 绘画领域 李可染 古代中国人 古代画家
【摘要】:在当下转型的社会中,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在当下的意义,一方面不仅是传统的继承上,更多的客观的结合当下的语境来正面的看待中国美学观,在对现当代文化思潮的背景以及发展的不同方向为基调,意在指出中国美学观如何在多元的文化中立体起来。从西学东渐、复古思潮等方向反观中国美学观的源头,在当代合适的语境中发挥传统的美学观是最具意义的,并以色彩观为起来该关注现实的社会的研究。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美学观;现当代文化;复古思潮;色彩观;庞朴;六法论;绘画领域;李可染;古代中国人;古代画家;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说文解字》曰:“观,谛视也。”意为仔细的看,它所实现的是对外界直接的感受,古代中国人把“观”字作为一种具有视觉意义的概念,起初从对自然界万物,人间事事百态的观察和思考,逐渐延伸到对审美经验和诗意智慧的描述中。由此具有形而上的哲学意义概念转化为具有中国内在的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泰然;美学在今天何以成为可能——兼论吴炫的《否定主义美学》[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李旭;;试论古希腊“和谐”美学与中国古代“中和”美学的异同[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翟恒兴;;《美学新概念》:人文思想的“清道夫”[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贾丽军;;“反向”的品牌美学观[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6年07期
5 李健;;试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J];电影文学;2007年16期
6 皮朝纲;;佛教美学研究琐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1期
7 李如密;;国内外教学美学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1期
8 孟姝芳;刘颜玲;;转型期中国美学问题学术研讨会暨《曾繁仁美学文集》出版座谈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8年02期
9 杨平;;《新人间美学》三题议[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05期
10 任菲;;设计美学观之我见[J];大众文艺;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鹏周;;新中国六十年美学研究历史回顾[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伍韬;;概念模糊年代的设计美学观[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3 鲁晨光;;科学派美学来龙去脉[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鲁晨光;;用需求美学取代功利美学——兼析作为证据的鸟类多彩羽毛[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李志宏;;从“人本质美学观”到“人智能美学观”的理论建构与阐释[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伟;;马克思主义视野:人类美学论纲[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确;;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中国学科美学发生的考察与反思[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8 张伟;;类美学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汪济生;;建设能够直面经验、介入实践、前瞻未来的美学——关于当前及未来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策略的思考之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皮朝纲;刘方;;中国20世纪美学与传统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翔德;大美学时代[N];太原日报;2006年
2 邢煦寰;美学需要走向行动[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乔燕冰;美学城市,,让艺术家在城市中闲逛[N];中国艺术报;2013年
4 赵奎英;美学关注人的现实生存[N];文艺报;2003年
5 孟姝芳邋刘颜玲;以人为本:探寻美学出路的着眼点[N];文艺报;2008年
6 颜翔林;美学与艺术的深度探究[N];辽宁日报;2002年
7 常智奇;建构自然整体 和谐论的美学观[N];文艺报;2005年
8 本版编辑 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会长 钱中文 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 聂振斌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主任 金雅;梁启超美学:“艺术化趣味化”[N];社会科学报;2008年
9 张荣生;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N];中华读书报;2012年
10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通过自然问题实现美学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雪静;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D];复旦大学;2006年
2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4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海燕;中国茶美学研究——唐宋茶美学思想与当代茶美学建设[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亚荣;福柯的伦理学—美学初探[D];西北大学;2004年
2 刘小建;“美学”概念在中国20世纪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崔亮;会计美学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4 万雯雯;“家乡”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孟凡生;美学的回归之路[D];鲁东大学;2013年
6 李斌;反叛,还是沉沦?[D];新疆大学;2008年
7 王萌;梁启超趣味美学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敖玉敏;美学现代性遭遇朱光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孙小光;俄狄浦斯的美学与人类学救赎[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香会;中国农业中的美学考察[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61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6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