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美的生存”问题之思——尼采美学思想浅释

发布时间:2017-08-31 06:39

  本文关键词:“美的生存”问题之思——尼采美学思想浅释


  更多相关文章: 虚无主义 生存可能性 身体 超人


【摘要】: 本文围绕人类“美的生存”问题展开讨论,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怀是本文终极的人文关怀。尼采作为处于美学史转捩点上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其美学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一生致力思考的焦点,亦是人的生存得以优化的途径,对完美生存样态的探索,是他理论的旨趣所在。 论文第一部分主要梳理了尼采对虚无主义五大类型的批判。在对历史的把握和观照中,尼采发现了一种重要的质:力。万事万物莫不是“力”运动生成的结果。概言之,力可划分为两种:肯定的力和否定的力。在两种力的相互作用下,肯定性的存在和否定性的存在循环出现,无穷无竭。在此无限循环之链上,本文截取从否定的力向肯定的力生成的一段作为讨论的对象,以视尼采如何在对否定性的存在揭露和批判的过程中达到新的建设的可能性。尼采从对虚无主义几种类型的批判中达到对“美的生存”,即超人式的存在样态的肯定。 对形而上学者、基督徒、伪哲学家、新理性主义者和世俗权力拥有者等虚无主义的几大类型,尼采对其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彻底的批判。它们共存的虚无主义的一个本质就是:否认第一位的现象界,否定丰富的、多元的、变化生成的事物,否认身体在把握世界方面的有效性,否认人的本能、感性,否认人的积极的、建设性的、超越性的精神和意志。他们代表了虚无主义环节上最腐朽、最反动的存在,是否定的力运动生成的结果。 论文第二部分主要梳理了尼采对虚无主义另外两种类型的思考。对于“最后的人”和“希求灭亡的人”,尼采对他们进行了审慎的、有保留的否定。他们代表了虚无主义终结处的两种类型。前者是对所有价值都一律否弃,他没有落入虚无主义几种固定的窠臼,没有偏执任何超验的价值,因而获得了完全现实性的存在。但他的绝对的“否定”也禁绝了向肯定的力转换的可能性,因而成为虚无主义链条上的最后一环,具有了彻底的虚无性。 与之相比,“希求灭亡的人”的“否”是一种神圣的“否”,是蕴含着肯定性的“否”。他意味着肯定的力的回复,在他的面前跃动的是超人呼之欲出的形象。 为了深化此认识,论文第三部分回到尼采的原著中去,乞灵于作者思想的原 生态。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笔者采取了文学式的阅读,抓提其中重 要的意象,以此映证之前关于虚无主义的几种论述、解释。其中“三次变形”的 故事是该章的点睛之处。 精神的三次变形是一种隐喻,它形象地说明了精神是怎样一步步历经虚无主 义到达真正的肯定。其中,骆驼是一种完全否定的存在,它受虚无主义状害而不 能自省。狮子是一种觉醒的存在,它敢于质疑种种虚假的价值,发出“神圣的 否”的叫声。孩子是完全获得肯定性的存在,他“清白无辜”、“健忘”,是“新 的开始”。他没有负载任何虚假的价值,,自由瘪戏,自我立法,他其实就是尼采 所谓的“超人”。 论文第四部分分析和论证了尼采关于超人的思想。超人集肯定的力、权力意 志、美的生存可能性为一体。在超人这里,生命又回到了它原初的状态中,它摒 弃了一切虚伪、一切软弱、一切腐朽、一切堕落,恢复了真实、强壮、清新、进 取,生机勃勃,活力焕发。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狄奥尼索斯精神,即勇敢面对生存 中的一切可疑、可怖之事,以爆戏、轻松的心态看待生活,超越困厄。 本文种种论述,都旨在为获得现代性的、茫然无措的现代人寻找一条生存优 化的途径。尼采的人本主义美学似乎为我们找到了一个光辉的范本——超人。
【关键词】:虚无主义 生存可能性 身体 超人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83-06
【目录】:
  • 前言7-9
  • 一 对虚无主义五大类型的批判9-19
  • 1 尼采对形而上学者的批判9-11
  • 2 尼采对基督徒的批判11-13
  • 3 尼采对伪哲学家的批判13-16
  • 4 尼采对新理性主义者的批判16-17
  • 5 尼采对世俗权力拥有者的批判17-18
  • 6 小结18-19
  • 二 对虚无主义终点处两大类型的思考19-23
  • 1 最后的人19-20
  • 2 希求灭亡的人20-21
  • 3 比较21-23
  • 三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寓言世界23-31
  • 1 “三次变形”的故事23-25
  • 2 虚无主义几种类型的寓言显现25-31
  • 四 肯定的力的回复:超人31-41
  • 1 超人在循环之链上出现的选择性31-32
  • 2 《权力意志》中的相关论语32-36
  • 3 美的生存样态36-41
  • 总结41-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吾金;也谈Der Wille zur Macht的汉译[J];哲学译丛;2001年03期

2 院成纯;;作为生命视角的权力意志——尼采晚期的生命学说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张庆熊;;尼采哲学思想的主轴:以权力意志为准则重估一切价值[J];学术月刊;2009年12期

4 冯学勤;;权力意志:撤离本体论位置[J];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03期

5 景泉;德勒兹论权力意志[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杨林;;“权力意志”的创造本性——试论尼采思想中的核心语词[J];理论月刊;2006年06期

7 杨敏;;立法语篇人际功能的权力意志剖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4期

8 张杰;;解读尼采:权力意志——重新评估一切的价值标准[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6期

9 郑洁;;从人际功能视角分析法律语篇的权力意志[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段建军;彭智;;陶醉:作为生命体验的最高境界——尼采权力意志美学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民主与法制》杂志总编辑 刘桂明;用公意引导和疏导网意民意[N];检察日报;2012年

2 赵安;人大代表的真正职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3 洪治纲;救赎的艰难与尴尬[N];文学报;2006年

4 李殿华;救赎的艰难与尴尬[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 王金海;滥用政府管制该终止了[N];工人日报;2001年

6 董昌林;管理的艺术隐喻[N];经济参考报;2006年

7 汪民安;一曲激烈对抗的戏剧[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冯日乾;倾听底层的声音[N];西安日报;2002年

9 本版编辑 李强 杜明骏 王军荣;市长特批折射社会保障覆盖面苍白无力[N];中国改革报;2006年

10 吴江;第一件事是弄清事实[N];北京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慧平;时间之流与权力意志[D];厦门大学;2002年

2 李永利;尼采权力意志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平;生命与艺术之间的桥梁[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何启权;批判与梦想[D];西南大学;2010年

5 刘阳军;福柯知识—生活观之管窥及启迪[D];西南大学;2013年

6 黄凯;尼采“孩子”意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孙丽;身体理论及弗洛伊德的贡献[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英平;“美的生存”问题之思——尼采美学思想浅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汤玉华;审美化生存[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娇;凝视理论与当代文化批评[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64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64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3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