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动态美学

发布时间:2017-08-31 03:37

  本文关键词: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动态美学


  更多相关文章: 浪漫主义 有趣 优美 崇高 自我 反思 动态美学


【摘要】: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认为美属于古典艺术,现代艺术的审美特征在于有趣,有趣的不确定性引发反思。而原初的优美被看成先于反思,回溯优美的道路却是通过无限反思———即在对立两极之间的无限往复运动———实现的。浪漫主义把艺术家、作品和鉴赏者重新融合在一个创造性的互动关系中,将审美的权力关系改造成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共和制。为了从哲学的角度解释浪漫主义美学的动态结构,本文分析了康德和早期费希特的"自我"与"反思"概念,以及施雷格尔和诺瓦利斯各自提出的不同观点,试图说明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哲学、美学和政治学是如何如同圆圈(Zirkel)般地围绕"自我"和"反思"展开的。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浪漫主义 有趣 优美 崇高 自我 反思 动态美学
【分类号】:B83-06
【正文快照】: 一、美与有趣德国早期浪漫主义①对美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将看上去不美的东西———或者说“审丑”———纳入了“审美”。施雷格尔认为,他所处时代最显著的审美特征在于,将“美”拓展到“有趣”(interessant)。那时的主导的美的观念是质料和形式的一致完善,而“丑”被看成衰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3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6 张灏;;没有经验支持,陈述如何为真?——论分析陈述特有的证实方式[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许健;;论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拓展[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徐长福;;马克思主义:从建构性理想到调节性理想——借康德的视角来看[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吴童立;莱布尼茨论统一性:观念、实体、现象[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7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柏;论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保障[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张立军;艺术的公共领域与一个现代文本的解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刚;崇高观念的缺失和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的俗化[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2 伍晓阳;论优美——兼论优美、壮美、崇高三者的区别[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胡俊才;席勒的崇高理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张永刚;崇高观念的价值和中国传统审美心态的俗化[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肖鹰;美学与现代生活[J];浙江学刊;2002年06期

6 邓天杰;试论中国先秦崇高的美学内涵[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S1期

7 李妍妍;崇高的心理学释义及其美学价值[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8 刘云桢;柏克与康德崇高论比较[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9 王昌树;康德美学中崇高特征论[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古屿鑫;宋妍霖;;康德的“崇高”与孟子的“大”的美学范畴比较——超越与回归[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成联合;崇高的面相——审美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齐光远;梁宗岱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霞;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审美文化转型状况[D];新疆大学;2005年

2 汪粼波;论康德美学中的“纯粹美”和“依附美”[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耿海英;论“美是道德的象征”[D];安徽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63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63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0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