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美学术语的“形式”
本文关键词:作为中国美学术语的“形式”
【摘要】:汉语"形式"作为"form"译名,并成为中国美学术语,有一个逐步明确的过程。"形式"一度被认作是日源词,但实属"旧词新义",其出场情况与"美学"一词也是一致的。译名"形式"主要是在译介以德国美学为代表的西方美学(形式美学)的过程中,不断得以融入中国美学,从而使之具有本土色彩。与西方情况一样,"形式主义"在中国亦被视为具有强烈的负面内涵。受内容决定论的影响,中国现代美学界总体上批评任何标以"形式主义"的理论主张。要对20世纪以来中国美学中的"形式"概念的研究有所洞见,必须基以历史的勘察和社会的视野,反对采取盲目的排斥主义态度。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中国美学 术语 形式 内容与形式 形式主义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中国现代美学‘形式’概念研究”[项目编号:2012M520325]成果之一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形式’概念是‘舶来品’”(赵宪章等9)。这意味着这一外来概念要转化为中国美学(含文论)的概念,必须重新进行定义,而首先面临的也就是术语的汉译问题。正如蔡仪所说:“一门学科的术语,要求它和意义是确切的,又和其他术语的关系也是协调一致而不矛盾,这是这门学科得以成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晖;徐百成;;中国唯美主义思潮的演进逻辑[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张泽鸿;;方东美与宗白华生命美学思想之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叶旦捷;《聊斋志异》美学思想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罗筠筠;;写实 传神 妙悟——宗白华先生治学三境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李春娟;;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葛永波;;宗白华美学的文化理想及其哲学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赵学存;;宗白华关于中西美感发生论的比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宋金亮;;从《世说新语》中再说德行与个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汪炳璋;;从“深沉雄大”至“雍容典雅”之桥——析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物艺术[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萧湛;;论宗白华美学的伦理学内涵[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姜涛;;解剖室中的人格想象:对郭沫若早期诗人形象的扩展性考察(初稿)[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荣翼;;全球化语境中的汉语批评[A];东方丛刊(2002年第4辑 总第四十二辑)[C];2002年
7 于,
本文编号:775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757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