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德美学与中国现代纯文学观念的发生
本文关键词:论康德美学与中国现代纯文学观念的发生
更多相关文章: 康德美学 审美无利害 纯文学观念 社会功用性 矛盾
【摘要】:康德的审美无利害观对中国长期以来的文学功利主义如载道观、言志观形成了冲击,影响到中国现代纯文学观念的形成。同时,康德美学思想中审美的无目的与有目的、理性与形象、内容与形式之间也存在矛盾,矛盾的统一便在于"美的理想"。这也对中国文人学者形成很大影响,使他们既坚持文学的纯粹性与独立性,又主张其社会功用性,并力图在二者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
【作者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西南大学;
【关键词】: 康德美学 审美无利害 纯文学观念 社会功用性 矛盾
【基金】:西南大学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通识教育课程与‘名著’阅读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2JY068
【分类号】:B83;I206.6
【正文快照】: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多种机缘的促使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这次变革是对整个国家、民族的全面弃旧图新,其影响遍及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思想意识、文化观念等所有社会领域。就文学来看,也出现了从“古代”到“现代”的蜕变,中国文学既有的模式被打破,新的文学发展轨道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姚爱斌;康德、叔本华崇高论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宛小平;;以中国传统智慧会通和消化康德的第三批判——牟宗三美学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张晶;;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朱林;黑格尔美学与本体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吴礼丹;;历史与现实语境中的90后新诗[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陈黎;从康德到巴尔特: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丁立群;;论人类学实践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性质[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3 刘岸挺;;诗性的生命 审美的存在——三论《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4 刘岸挺;;诗性的生命 审美的存在——三论《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5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6 王拥军;;重提现代性:当代艺术的标准质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元骧;;我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解[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马龙潜;;对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芦田肇;张欣;;鲁迅、冯雪峰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接受(一)——水沫版、光华版《科学的艺术论丛书》版本、材源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10 陈一壮;;黑格尔、方以智辩证法思想比较研究[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U,
本文编号:776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761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