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的审美现代性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05:23
本文关键词:马尔库塞的审美现代性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赫伯特·马尔库塞 审美现代性 艺术 批判 重建
【摘要】:在这个信息技术大爆炸的时代,快捷性、有效性成为了人们追求的中心,各种各样的现代化产品也都以此之名攻占了人们的生活世界。在这种情形之下,人的本质发展也遭到了扭曲——感性感受遭到理性技术的压抑,显示为一种倒退,许多学者称之为“异化”。为了改变这一趋势,在批判发达工业社会的基础之上,结合马克思学说和弗洛伊德的爱欲理论,马尔库塞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他认为要摆脱社会的压抑,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人的感性能力,培养具有新感性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恢复人的主体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的解放。鉴于此,他提倡审美解放的方案。因为审美形式的自律性决定了其革命性,而这种异在者身份决定了它与既存社会秩序不合作的拒斥性。因此审美艺术才能给人们以解放的契机,使人获得全新的发展。从当前的社会情况来说,,许多学者认为马尔库塞的审美解放方案过于理想化,但仍有部分学者从中看到了些许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 本篇论文围绕马尔库塞的审美解放方案进行了研究与阐释。第一章,总体上分析了学者们对审美现代性的论述与界定,从中得出马尔库塞对审美现代性的身份界定——审美艺术是社会的异在物;第二章,根据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从技术意识形态化、虚假的福利国家和压抑性文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审美现代性的批判功能;第三章,针对审美现代性的批判功能,以马尔库塞的相关理论为依据,从幸福的人、完美社会和非压抑性文明三个方面来分析审美现代性的重建功能;第四章,结合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中心的转移,以及审美艺术所出现的问题(艺术工业化和艺术后现代化),总结了整体审美现代性的现状。最后探讨了我国的审美现代性问题——知识分子责任的缺失,并指出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应批判性对待马尔库塞的审美理论。
【关键词】:赫伯特·马尔库塞 审美现代性 艺术 批判 重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3-0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第1章 审美现代性的身份界定11-24
- 1.1 解释马尔库塞的审美现代性11-17
- 1.1.1 如何理解现代性11-12
- 1.1.2 以往审美现代性的界定——理性的他者12-15
- 1.1.3 马尔库塞对审美现代性的界定15-17
- 1.2 现代社会之病症17-21
- 1.2.1 动力的变异17-19
- 1.2.2 人的思维同一化19-21
- 1.3 审美现代性:现代社会病症的良药21-24
- 1.3.1 新感性与审美21-22
- 1.3.2 革命与审美形式22-24
- 第2章 批判:审美现代性的功能之一24-33
- 2.1 技术:极权社会的帮凶24-27
- 2.1.1 技术的意识形态化24-26
- 2.1.2 真实需求与虚假需求26-27
- 2.2 虚假的福利国家27-30
- 2.2.1 何谓福利国家27-29
- 2.2.2 福利与控制29-30
- 2.3 压抑性文明30-33
- 2.3.1 弗洛伊德:压抑性文明理论的来源30-31
- 2.3.2 现代文明:一个更加压抑的文明31-33
- 第3章 重建:审美现代性功能之二33-41
- 3.1 幸福的人33-35
- 3.1.1 幸福的内涵33-34
- 3.1.2 艺术审美给人真正的幸福34-35
- 3.2 完美的社会35-38
- 3.2.1 何谓完美的社会35-36
- 3.2.2 完美社会的实现途径36-38
- 3.3 非压抑性文明38-41
- 3.3.1 马尔库塞对非压抑性文明的界定38-39
- 3.3.2 非压抑性文明实现的途径39-41
- 第4章 整体审美现代性的现状41-48
- 4.1 审美现代性的遭际41-43
- 4.1.1 被取代和忽视41-43
- 4.1.2 原因43
- 4.2 艺术出现的问题43-45
- 4.2.1 文化大众化43-44
- 4.2.2 后现代化44-45
- 4.3 我们审美现代性的现状及前景45-48
- 4.3.1 知识分子责任的缺失46-47
- 4.3.2 批判性对待马尔库塞的审美现代性理论47-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文杰;;马尔库塞论审美主义与社会批判[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本文编号:776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766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