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宗白华美学体系的建构思想

发布时间:2017-09-02 18:35

  本文关键词:论宗白华美学体系的建构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宗白华 美学体系 道玄 委圆 “会英说”


【摘要】:"会英说"出自毕沅《吴会英才集》,其要旨在于:会聚英才,兼收并蓄,宗唐诗风(也即中华文化之传统),以"宏奖风流",弘扬盛世精神。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较大的影响。宗白华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主张融铸中西古今文化之菁华,以建立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成为他的美学建构中的"会英"思想。宗白华美学建构的"会英"思想的具体内涵则可概括为内赋道玄、外师委圆。
【作者单位】: 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宗白华 美学体系 道玄 委圆 “会英说”
【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佛学对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影响研究》(标准号:11D105)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宗白华的美学,旨在建构中华艺术精神之体系,这是一种以中国文化为本位,集会古今中西文化之精华融铸而成的艺术精神,这一精神与兴起于清乾嘉年间诗坛精英中的“会英说”思想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一、“会英说”的由来“会英说”出自毕沅《吴会英才集》。舒位在《乾嘉诗坛点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晓薇;;神韵说与王维诗歌的阐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陶礼天;钟嵘“诗味”论的再检讨——兼与日本清水凯夫先生商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董家魁;徽商衰落原因新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程建虎;;浅议齐梁应制咏物诗[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万鹏;陈玉玲;;清朝无为女才人考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周文静;董孟;;金圣叹“腰斩”《西厢记》之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7 孔建华;;绝句的审美实现及审美价值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8 石经纶;“领解性灵”:金逸《瘦吟楼诗草》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张燕;;古代诗歌评论中的取象作喻类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刘金柱;;王安石的书法传承与题壁[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康维娜;清代浙江闺秀文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阴澍雨;明代写意花鸟画溯源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刘青山;法式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张晓辉;教学空白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兴义;清代《诗经》阐释的诗学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艳;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海华;稼轩词沉郁顿挫风格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戚顺欣;论吴德旋“清雕琢”文艺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田田;论唐诗中的风雨意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执立;《儒林外史》与八股取士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骥;清代广西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刘情;近代转型中曾国藩的文艺思想[D];暨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辉;;宗白华美学批评的理性特征[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陈望衡;宗白华的生命美学观[J];江海学刊;2001年01期

3 管军;转型时代的宗白华——宗白华美学思想及方法论[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宗白华;;宗白华论文两篇[J];书画世界;2009年01期

5 一渡;纪念朱光潜、宗白华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J];台声;1996年11期

6 杨庙平;宗白华与《巴黎手稿》[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田智祥;;天才情结与宗白华的美学风貌[J];东岳论丛;2009年02期

8 王颖吉;重读宗白华《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萧湛;论宗白华美学的现代意蕴[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黄越华;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性转换——从节奏论看宗白华美学思想[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文风;;梁启超、宗白华美学的相似性及其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张文涛;;对传统的发现和阐扬——宗白华美学思考的价值关怀[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朱光潜;;朱光潜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式上的发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徐湘霖;;“纯素”之美与文人的“禅"意识[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戴茂堂;;超越自然主义的美学革命——康德“审美判断力批判”的现象学解读[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谢金良;;转型时期审美文化研究如何转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8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张立斌;;美学:学科发展的体系性及界限性[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朝闻;;王朝闻同志的开幕词[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现代美学体系的建构和当代文化发展(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现代美学体系的建构和当代文化发展(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李丽;宗白华的“散步”方式[N];文艺报;2001年

4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5 吴言;在黄蓝交响中再现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宛小平 安徽大学哲学系;朱光潜:建立从认识到实践的开放美学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叶朗;追求照亮生活的艺术之光[N];中国艺术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潘欣信;美学何处寻?[N];美术报;2010年

9 刘悦笛;美学研究的“本土方法”哪去了?[N];文艺报;2005年

10 张政文;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性美学对康德美学的三种典型回应[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进进;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5年

2 田智祥;宗白华的精神人格与美学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唐善林;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5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王丽;中国近现代美学课程发生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8 黄文发;两种理论取向:自律和他律[D];复旦大学;2008年

9 刘继平;周来祥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孙琪;台港新儒学阐释下的“中国艺术精神”[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智小平;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生命观[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赵全会;宗白华生活美学思想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3 郎冰;试论禅宗对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牛志勇;试析宗白华具生命色彩的时间观念[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于怀美;宗白华美育思想初探[D];苏州大学;2008年

6 张爱武;宗白华生命美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屈小娥;宗白华生命美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向丹;审美化的生存理想[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定祥;审美人格的现代性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艳明;宗白华的“空”观及其美学意义[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80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80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6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