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仁的生态美育观
本文关键词:曾繁仁的生态美育观
【摘要】:曾繁仁对美育的研究是其学术贡献的重要领域之一,尤其新世纪以来对于生态美育的关注,更是使其整个学术思想得到质的飞跃,不仅是其30年来基础理论研究、西方美学研究、美育研究的逻辑延伸,更是对这三领域成果研究的整合与提升。曾繁仁大力借鉴西方现代美学的有益资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层挖掘与转化中国古典文化的优秀资源,最终完成生态美育理论的深层建构。曾繁仁的生态美学研究不仅是其学术探索的整合与转型,更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化育出新的美学理论生长点。
【作者单位】: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曾繁仁 生态美育 生态审美观 生态自我
【分类号】:B83-05
【正文快照】: 一、以全球视野走向中国美育的深层建构西方现代美学的美育化转向被曾繁仁所重视与把握。曾繁仁对这些有益资源的借鉴与吸收,为生态美育继续深入的研究创造了有利的契机。曾繁仁以审美力、中和美育观与生态审美观为其美育理论的内核,建构起生态美育理论体系并不断走向深化与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立威;李明辉;;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人格重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2 曾繁仁;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祖利,张玉霞;《聊斋志异》的生态美学解读[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2 李立,孙其香;试论《毛大福》的生态美学意义[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3 刘锋杰;“生态文艺学”的理论之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胡迪聪;;浅析儒家乐论思想与中和论美育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5 王秀萍;;大学英语教学中美育渗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6 罗捷;唐勇;;论审美教育对构建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意义[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6期
7 胡艳妍;;审美创新意识与音乐教育关系探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年01期
8 李雪垠;;中国当代审美教育观内在逻辑路径[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9 刘翠玲;;基于森林生态美学理论的城市森林建设与管理[J];中国城市林业;2010年02期
10 胡吉星;白晶玉;;论《庄子》“解衣般礴”的美学意蕴[J];船山学刊;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鼎生;;生态美学的学科建设[A];东方丛刊(2005年第2辑 总第五十二辑)[C];2005年
2 程相占;;中国生态批评的14个理论问题——《中国生态批评的根枝叶·导论》(征询意见大纲)[A];第三届海峡两岸生态文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剑;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静;易学思想与生态美学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3 赵丽妍;新世纪乡土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吴景明;走向和谐:人与自然的双重变奏[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8 史立刚;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张曙光;中国古代叙事文本评点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付晓青;荀子“乐论”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琼;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明清经典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方焓;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彭建伟;古典园林的生态美学意韵及其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启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许莹莹;侗族风雨桥的生态审美意蕴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袁茵;傅雷音乐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荣蓉;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烨;西方近代自然语言观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冬菊;语文新课标视野下中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艳丽;曾繁仁生态美学思想哲学基础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中文;全球化语境与文学理论的前景[J];文学评论;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志荣;;曾繁仁美育观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2 朱志荣;;论曾繁仁先生的美育思想[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3 卢政;王卫红;;当代中国美学的一面新旗帜——曾繁仁先生学术成就和学术品格述评[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0年01期
4 单小曦;;从认识论到存在论的跨越与探寻——曾繁仁教授30年学术思想解读[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2期
5 朱军利;祁海文;;曾繁仁的“美学之思”35年[J];东岳论丛;2012年09期
6 ;美学[J];全国新书目;2003年09期
7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娟;论曾繁仁生态美学观[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97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97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