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丰子恺早期的“同情说”——兼与闵斯特伯格的认知主义美学相比较
本文关键词:论丰子恺早期的“同情说”——兼与闵斯特伯格的认知主义美学相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丰子恺 同情说 认知主义美学 朱光潜 闵斯特伯格 气韵生动
【摘要】:丰子恺早期"同情说"的主要思想来源是弗赖堡学派的闵斯特伯格,这使他与主要受马堡学派思想影响的朱光潜等人有重大差别。"同情说"是丰子恺人生观与学术思考相统一的整体性学说,"绝缘说"和"童心说"都隶属于"同情说"。随着丰子恺人生际遇和社会经历的改变,"同情说"在不同时期显现出不同的侧重,它是由关注艺术活动中"物我交融"的问题所启发的,在丰子恺皈依佛门的时期开始形成,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既受认识论美学影响又以人生与宇宙之和谐统一的境界学说为旨归的倾向。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丰子恺 同情说 认知主义美学 朱光潜 闵斯特伯格 气韵生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当代艺术哲学中的认知主义理论”(11CA080),项目负责人:黎萌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丰子恺在艺术创作与理论两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对西方美学史各时期和各流派的学说,他都有广泛涉猎,但他长时期肯定和强调的学说并不多。值得注意的是,在1926-1946年丰子恺集中进行理论写作的大约20年间,在《中国美术的优胜》(1926-1927)、《美与同情》(1929)、《艺术鉴赏的态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剑;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海燕;;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月亮意象[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金雅;聂振斌;;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莫先武;;也谈朱光潜的“人生美学”——兼评《人生美学的创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钱江;“象征”之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张应中;;以古出新 雅而能谐——评周啸天《欣托居歌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刘锋杰;;朱光潜与宗白华:美学双峰的并峙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江守义;刘欣;;“纯正的趣味”:朱光潜的批评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傅阳;;解读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1期
9 杨心林;;刍论娱乐表演标志及其设计[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张公善;;重建新生活的倡议书——论王安忆《叔叔的故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飞飞;基于地方文化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额尔敦;《江格尔》美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孔令顺;中国电视的文化责任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4 钟虹滨;自由与创造[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深;体育课程美学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文新;丰子恺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郑素华;审美教育行为特征的人类学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8 金昕;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毓航;领导艺术的审美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干艳娟;宫体诗创作题材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汤万松;高尔夫专业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单桂芬;许秦豪电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伟达;译者审美心理视角下《水浒传》两英译本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5 朱国佳;人间胜境的文化变迁——兴坪镇渔村的人文资源与文化传承[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明;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的角度看中国古诗英译中模糊美的再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吴华眉;论爱的对象[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万谊;知情交融与小说创作的理论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善婕;丹青妙笔著文章[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晶;产品设计中自助式设计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曦;;威廉·莫里斯与“工艺美术”运动的产生[J];包装工程;2006年04期
2 陈星;;功德圆满——评丰子恺《护生画集》[J];读书;1993年04期
3 王德胜;李雷;;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理论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4 王小平;;文艺大众化:从现代到后现代[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5 向诤;近六年来丰子恺研究述评[J];文教资料;2001年03期
6 金雅;;“人生艺术化”的中国现代命题及其当代意义[J];文艺争鸣;2008年01期
7 杜卫;;试论丰子恺的美育思想[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殷波;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王文新;丰子恺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3 贺晓舟;近代中国艺术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丰;新中国六十年艺术教育的实践进展与理论创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连祥;;绝缘·苦闷·情趣——丰子恺美学思想的特征[J];文学评论;2006年04期
2 敏o,
本文编号:801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0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