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主体性的困境:近代启蒙美学理论批判

发布时间:2017-09-12 08:27

  本文关键词:主体性的困境:近代启蒙美学理论批判


  更多相关文章: 主体性 存在的境遇 参与的意识 感性的活动


【摘要】:近代启蒙美学是一种主体性美学。理性主义美学、经验主义美学和直觉主义美学是近代主体性美学的主要样态。三种美学理论面对着一个共同的困境:独立于对象世界之外的主体如何通达对象领域?因此,通过分析近代启蒙美学的主体性困境,揭示出只有扬弃近代的主体性概念,建立一种以存在的境遇为前提和根基,以参与的意识为主要特征,以感性的活动为普遍性和现实性依据的有限主体性美学才是出路。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主体性 存在的境遇 参与的意识 感性的活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方历史理论视野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项目编号:12YJA72000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一、主体性的确立:近代启蒙美学的认识论转向美学获得独立的形态是在十八世纪中后期,但是,关于美(美学)的问题自文明初始就一直在先贤们的论域之中。美学与哲学一开始就纠缠交融在一起,后者为前者提供原理和方法论的支撑。古代先贤关注世界万物的本原性问题,亚里士多德概括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陈海燕;;谢林与海德格尔艺术观念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朱刚;;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与时间”之关系的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蒋邦芹;;论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世界[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蒋大椿;历史与人的意志支配的实践[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8 刘胡同;;从“现实的个人”到“自由个性”——论马克思视野中的终极关怀思想[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徐振轩;简论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曾云莺;;耻感、耻德与公共文明的培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3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5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杜疆;;试论归纳问题及波普尔的解决方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魏文娟;;浅析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孙斌;张艳芬;;谁之道德与何种现代化——儒家道德与现代化问题[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凤才;;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10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7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莹;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华丽;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论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姜义颖;休谟的技术观剖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继文;公共产品的法律调整模式选择及其制度构建[D];湘潭大学;2010年

8 王昕;《道德情操论》的行为合宜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昊欣;税务稽查效率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张宜琳;茨威格与施蛰存小说女性人物心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斌;;论人的主体性及民主的三维结构[J];学术月刊;1989年08期

2 李然 ,贺永泉;论历史认识的主体性[J];甘肃社会科学;1990年02期

3 孙月才;;康德的主体性自由观[J];江汉论坛;1990年03期

4 李晓梅;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师生的主体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5 龙柏林;个人交往主体性的研究价值评析[J];理论与现代化;2004年05期

6 李思源;英语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郑桂云;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探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胡振江;孙广耀;王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与建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刘忠洋;;文学交流中的主体性诉求[J];名作欣赏;2006年10期

10 冯雪红;;主体意识觉醒与民族文化发展[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探索[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森林;;评实践的主体性解释模式[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庄柏泉;王吉;;探索主体性教学规律[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4 王学辉;;行政相对人的主体性回归及其法治意义——“5.12地震”展现的行政法治化契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李红霞;;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罗忠;;数学教学凸现学生主体性刍议[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薛勇民;王凤华;;生命哲学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价值观[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吕高远;;构建教师校本教研主体性平台,使教师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10 鲁献慧;;人的主体性和现代人格建构[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主体性和哲学基本问题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2 武汉大学哲学系 朱传h,

本文编号:836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36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6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