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潜性范畴“忘”
发布时间:2017-09-12 08:45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潜性范畴“忘”
【摘要】: 通过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宏观整体把握,深入分析中国古典美学,提出了潜性美学范畴的概念和“忘”作为一个潜性美学范畴的论断。分析认为,中国古典美学存在着类似于古典文论潜体系样的潜性美学范畴,它们所具有的潜性与渗透性特点,使得它们长期以来被人们所漠视,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忘”就是一个典范的潜性美学范畴,其最初是作为达道的方法论存在的,是一个哲学范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忘”潜在性地向美学范畴演变,被士人们不自觉地应用于诗论、书论、画论之中,并被许多人作为一种人生态度践行于生活之中,影响着士人的人格构建和发展。作为有别于其它美学范畴的忘,其在古典美学中的价值可谓大矣。 有感于此,在提出潜性美学范畴概念的基础上,对作为潜性美学范畴典范形态的“忘”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以求能够引起学术界对潜性美学范畴研究的重视。立论上,首先勾勒其从哲学到美学演变的过程,证其作为潜性美学范畴存在的合理性;其次对“忘”进行心理分析,力争揭示其丰富的心理内容;最后考察其落实于现实人生的积极意义,倡导把“忘”践行于实际文艺生活中的行为。视角与方法选择上,从文字学、心理学、美学等多角度对作为典范潜性美学范畴的“忘”进行分析、考察、比较,力求历史动态性的对作为美学范畴的“忘”作一全面的呈现,揭示其美学存在意义。
【关键词】:忘 庄子 潜性美学范畴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3-0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9
- 1 “忘”作为一个潜性美学范畴9-22
- 1.1 原“忘”9-11
- 1.2 “忘”作为美学范畴的价值生成过程11-17
- 1.3 “忘”作为潜性美学范畴的潜性特征17-22
- 2 “忘”作为潜性美学范畴的心理分析22-32
- 2.1 “忘”的心理机制分析22-27
- 2.2 “忘”的外在心理过程分析27-32
- 3 “忘”作为潜性美学范畴的功能32-37
- 3.1 “忘”的创作与鉴赏功能32-34
- 3.2 “忘”的艺术化人生构建功能34-35
- 3.3 “忘”作为美学范畴的现当代意义35-37
- 结语37-39
- 注释39-41
- 致谢41-42
- 参考文献42-44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皮朝纲,刘方;忘——即自的超越[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程琦琳;;中国美学是范畴美学[J];学术月刊;1992年03期
,本文编号:836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36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