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趣味生成的心理机制

发布时间:2017-09-15 22:05

  本文关键词:论趣味生成的心理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趣味


【摘要】:趣味的生成和人类基本的体验活动知、情、意三者不相分离,并伴随其中。知的阶段能产生知趣,情的阶段能产生情趣,意的阶段能产生意趣,而知、情、意三者的同时共生就会产生趣味。言、景、身体体验与知趣,象、情、审美移情与情趣,意、事、艺术抽象与意趣是趣味生成的心理机制所包含的三个重要问题。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趣味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一、关于趣味及其生成的心理机制何为趣味?趣味即“趣”和“味”。简单地说,“趣”和“味”都是一种审美判断和审美体验。要解释清楚“趣味”,应该分别从“趣”与“味”各自的含义说起。“趣”在古代有三音三义:cù音义皆为“促”。如《礼记·月令》:“乃趣狱刑,毋留有罪。”q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寿兴;;论审美移情与艺术情趣的生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朱寿兴;;论感兴与知、情、意、趣的综合表现[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伍永忠;;朱光潜的美学与人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宛小平;;从新发现朱光潜画论“残稿”看其绘画美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刘欣;;朱光潜“不即不离”说之批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朱安迪;;论文学创作的灵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周方;;试论东坡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审美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朱静仪;;定势心理的中介论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8 谢元琨;;试论王弼之“象”及其与文学之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9 于珊珊;;浅谈中国书法的抽象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10 殷文强;;苏轼词中的醉酒体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蔡志栋;;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刘悦青;胡维平;;彝族服饰图案及色彩在丝巾上的运用[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徐峰;岩画中的中医学“生”思想起源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茂全;新时期西部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6 赵永平;陆游散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8 何艳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与相关艺术审美[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唐健君;审美伦理视域中的身体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珍;徘徊于现实和理想之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婷;王中山筝乐艺术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詹雪;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和审美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霍永丰;影视传媒教育中的审美幻象解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佳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伟平;人间幸福的执著追求[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丽平;动画创作中的灵感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郑玺;交互式电子积木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陈翔;帕格尼尼五部小提琴协奏曲情感共性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晶红;论情景喜剧的审美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坚;;人生的困境与艺术的救赎——尼采的艺术美学观刍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贡华南;;论中西“移情说”之形上基础——以“感-情”与“移-情”为中心的考察[J];文史哲;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保安;;情入意而寓于理——中国山水画的情、意、理[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5期

2 苏澍洵;哲学教学中知、情、意的统一[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3 江河水;;试论作家的心理机制[J];朔方;1986年04期

4 李进超;;“趣味的标准”的标准——读休谟《论趣味的标准》[J];名作欣赏;2009年21期

5 石立干;;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略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02期

6 叶访春;;论写作主体心理机制的能动性[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90年02期

7 张春江;;谈毛泽东诗词中意象的翻译[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习t2;;从文本创作角度解读“诗言志”[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9期

9 李梦璐;;浅析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意与境[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3期

10 李霞;朱晓颖;李文虎;;归属需要的研究进展[J];心理学探新;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茂民;;梁启超的“趣味主义”与中国新文化建设的第三条道路[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郑金旺;;论表扬的心理机制与科学运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3 郭效仪;;创新社会与社会心理机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朱明霞;张湖;范秀花;;法轮功痴迷者主导心理机制的探讨[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何灿华;;初中自然科学实验操作考查心理机制的初步研究[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6 卓成金;;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课堂上自由飞翔[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7 严秀芳;;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输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8 王萍;;开心课堂,让师生共享生命之成长[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潘汛l,

本文编号:859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59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1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