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习惯界定之理性背景
本文关键词:“美”的习惯界定之理性背景
【摘要】:传统美学和社会意识普遍认为美应具有较为高尚、积极和普遍的意义,这种美被视为一种独立的人类情感,与生物的、功利的、理智的、个人特异化的快感等截然不同。本文认为,这种对于美的习惯界定,实际上完全源自人类的理性,其背景是道德伦理的要求。理性在实践和教育中"内化"入人的心灵,使我们对人的快感以及引起快感的事物做出了"高"、"低"层次的判断,将浑然一体的情感世界划出"美感"和快感两个阵营。这样的划分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但却在美学研究中造成了极多的混乱,束缚了美学的研究视野。作者呼吁美学走出这种"伦理美学"的牢狱,变为真正的"感性学",研究完整的情感世界本身。只有全面研究各种情感,也才能真正理解被奉为"高尚的"那一类习惯意义上的"美"。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关键词】: 理性 美的定义 伦理学 感性学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一、理性的隐性体现:对感性世界的规范根据当代生物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在我们最初的感性世界中,各种生理欲望和对应的快感共同存在,它们之间都是平等的,本没有道德和理性上的分别,只有程度上强弱的区别。幼童的眼里永远只有眼前的快感,他没有对于事物之间复杂关系的认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伍永忠;;朱光潜的美学与人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宛小平;;从新发现朱光潜画论“残稿”看其绘画美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廖菲;拓慧;;北京市文明乘车监督员调查报告[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戴烽;;群体心理效应与人力资源管理优化[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孝连;;农民集体上访中的共意动员——对M村农民集体上访个案的观察[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乐群;文艳霞;;从众心理理论下提高广告创意效果的路径[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莹;企业人格视域中的企业声誉评价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徐旭林;社会群体行为建模及其动力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云珍;徘徊于现实和理想之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立军;艺术的公共领域与一个现代文本的解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詹雪;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和审美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霍永丰;影视传媒教育中的审美幻象解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国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研[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云飞;马克思美学的感性学还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871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711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