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命运
本文关键词:想象的命运
【摘要】: 哲学首先是一种人的学问,而想象又首先是人的一种认知能力,尽管在日后的发展中它日益超出认知的范围,因此哲学、美学对于想象的研究不可避免。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德国古典、现当代,在这其中我们认为康德的思想体系是一个继往开来的转折点,在他那里既有理性和信仰,又有经验和想象,既延续了古典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又赋予想象力以至关重要的地位,想象这个概念正是通过康德的发挥才真正在哲学、美学中被正名。从前康德哲学中想象的被压抑,到后康德哲学中想象的放飞,康德对想象的发挥是其中的中流砥柱。 想象在西方哲学中经历了由受压抑到被重视的戏剧性转折,这种转折有其内在的哲学传承,但其根本性的原因并不是哲学的逻辑,而是现实的逻辑,就是说想象本身的“客观”存在,及其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最终使它冲破理性的篱笆向着无限和自由放飞。首先它是原初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其次它是对世界的真实的体认,是人类本身所具有的,有了他世界才得以展开,人类自身才得以发展。从领域的层面上说,想象不仅是认知和艺术的充要条件,即使在一理性和严密为信条的科学领域,想象的作用也不可或缺。视觉文化的出现是一种必然,是想象在哲学和现实领域展开的必然结果,在视觉文化中由想象形成的符号和仿像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但同时想象自身又由于视觉文化的发展陷入了停滞,这就形成了一种悖论。 “质”是一个事物或范畴的内在规定性,,是其之所以成为其自身的本质属性和规定性,因此我们在探讨“想象”时,仅仅对其的哲学和现实的生成和发展的展开讨论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到其内在的属性中去发现想象的本质。想象有其自身的内在属性,本文主要从康德哲学出发,以其他哲人的思想补充,认为想象具有连接性、创造性、自由性、超越性四种内在属性。同时通过二十世纪西方哲人的发挥,想象又超出了认知和艺术的范围,而变的和人的生存息息相关,体现出一种特有的美学品质。
【关键词】:想象 康德 哲学 现实 美学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第一章 想象的哲学生成8-26
- 第一节 前康德哲学中的想象8-12
- 一 理性的压制8-10
- 二 经验的推崇10-11
- 三 历史的构成11-12
- 第二节 康德哲学中的想象12-21
- 一 想象力与认知13-14
- 二 想象力与知性14-15
- 三 想象力与理性15-16
- 四 想象力的属性16-20
- 五 想象力的崛起20-21
- 第三节 后康德哲学中的想象21-26
- 一 狄尔泰 生命哲学与想象22-23
- 二 胡塞尔 现象学与想象23-24
- 三 萨特 存在主义与想象24-26
- 第二章 想象的现实生成26-43
- 第一节 想象力的原初生成26-32
- 一 "象"的形成26-27
- 二 "象"的运用27-30
- 三 真实的"象"30-32
- 第二节 想象的功能领域32-37
- 一 神话想象32-33
- 二 艺术想象33-36
- 三 科学想象36-37
- 第三节 视觉文化与想象37-43
- 第三章 想象的美学品质43-48
- 一 通过想象在生活中眺望美境43-44
- 二 通过想象在现实中追寻自由44-46
- 三 通过想象在精神中超越有限46-48
- 参考文献48-50
- 后记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政文;;康德人本主义美学中的生态关怀[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杜镇远;;解读康德对“上帝”理念的批判[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艾四林;;康德和平思想的当代意义——哈贝马斯、罗尔斯对康德和平思想的改造[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申扶民;;康德哲学与美学的生态维度[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张旭;;论康德的永久和平观念中的道德与政治[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谢地坤;;道德敬畏与价值判断[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荣;;先验想象力——感性与知性的共同根[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江怡;;康德的“图式”概念及其在当代英美哲学中的演变——纪念康德逝世二百周年[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月如;;论康德的自然意图论[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剑澜;;康德的启蒙之问[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王鸿生;想象力:文明延伸的动力[N];光明日报;2010年
2 记者 彭致;科幻作家杨鹏呼吁保卫孩子想象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赵永新 王昊魁;中国儿童想象力太差[N];人民日报;2009年
4 杨学涓;为孩子的想象插上翅膀[N];人民日报;2009年
5 记者 童海华;找回孩子们的想象力[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6 谢乐军;谁在扼杀想象力[N];文艺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陈洁;李秋零:酒酣胸胆译康德[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魏雅华;为什么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全球最差?[N];工人日报;2010年
9 台湾科学教育专家 林玫伶;被无意扼杀的想象力[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凡歌;想象力课程救不了想象力[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新宝;试论康德法哲学思想[D];安徽大学;2002年
2 聂海杰;从康德哥白尼革命的困境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D];河南大学;2011年
3 刘松;康德道德哲学视野中的道德评价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高雯君;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直观问题的探讨[D];复旦大学;2010年
5 冯香;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王文凯;自由视角下的道德与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海军;康德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建;论康德的道德情感[D];南京大学;2011年
9 袁立国;道德与法的边界[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孔兆政;论康德的权利理论[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74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74771.html

